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省市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电力作为能源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需矛盾也显现出日益加剧的态势,为了缓和紧张局面,确保企业和国民生产生活用电,各地纷纷加快建设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厂项目。电厂在投产运行后产生的大量余热、二氧化硫和灰渣等都需要向外排放、转移,为了减少投资和便于余热等的冷却排放及再利用,滨海电厂主要包括半封闭型海域、开放型海域和海岛型开放海域的火/核电厂(群),建立在海滨的火/核电厂一般利用海水作冷却水,这些冷却水携带大量的热量进入海洋,使得受纳水域水温升高,对海洋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2009年海洋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滨海电厂污染损害监测评估及生态补偿技术研究”(编号:200905010)为依托,以“建立滨海电厂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影响业务化监测与评估规范、生态补偿机制”和“建立健全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需求目标,通过相关历史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社会调查等手段,对漳州后石电厂邻近海域开展温排、污染损害监测、开展温升区对生态累积效应的影响和污染损害调查,开展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污染损害评估,对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后石电厂温排水仅对排污口附近的水温和pH产生影响,对其他水质、沉积物环境要素含量影响较小,邻近海域的生态群落结构良好、稳定。但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来看,电厂附近海域≥1℃总面积较环评预测面积大1~3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pH、磷酸盐等指标在不同温升区内的差异性较为明显;相对于电厂建成前,温升超过1℃海域的叶绿素 a下降了50.7%,小于1℃温升区的海域叶绿素 a上升了67.4%。温排水导致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由从未运行前的温带沿岸性种演变为热带性种、广温性沿岸种和温带沿岸性种等不同的耐温品种,且种类数也出现了下降,在其密度方面,温升区与非温升区见的差异冬夏有明显差异。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污染损害造成包括生产服务价值、调 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文化休闲服务价值在内四个方面的总损害价值为6750.48万元。同时,漳州后石电厂采用的海水烟气脱硫排水对附近海域海水重金属 Hg含量变化的影响较小,但是在沉积物中其增量较为显著,应重视汞的量对附近海域环境的危害性,特别是对温升区内的底栖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