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薄膜的制备及优化设计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导电薄膜(ITO)作为一种独特的光电功能材料,兼具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由王其优异的光电特性,使其在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液晶显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相关领域在光电转换、发光亮度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对系统组成部分(包括ITO)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例如,ITO薄膜层作为新一代显示器件OLED的射出面并担负透明阳极材料,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OLED器件的性能。而OLED用ITO除了高标准的光电性能要求,对OLED器件起关键作用的粗糙度方面更需要严格控制。围绕制备这种高要求的ITO薄膜,本文计划分为两大步完成这个目标:一、对影响ITO薄膜的几个重要工艺参数:氧氩比、溅射压强、温度、功率进行探讨优化,找到制备ITO的最优制备条件。二、在最优条件下,使用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能量过滤磁控溅射(EFDMS)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制备。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对氧氩比、溅射压强、温度、功率几个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优化,找出了制备符合要求的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最优参数区间。分别为:在Ar流量保持44sccm的情况下,控制02流量在0.6sccm左右时,透过率可达85%以上并可保证较低的电阻率,此时制备出的ITO薄膜有较强的衍射峰。对于溅射压强,取0.%0.9pa,可制备出有高透过率、低电阻的ITO薄膜。温度选定范围为75℃-375℃,实验表明375℃条件下制备的ITO薄膜光电性能最为优越。并且SEM表征,375℃条件下制备的ITO薄膜消除了凹坑等晶界缺陷,晶体结构更加有序,表面更加平整。功率提供沉积粒子能量促使晶粒的长大,但在平行方向受到其它晶粒和基片的抑制,最终导致晶粒柱状生长,形成尖峰,从而增大了表面粗糙度。因此,尽可能的降低功率可制备出高性能、低粗糙度的ITO薄膜。使用EFDMS技术制备可对制备的ITO透明导电薄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而就有着直接影响的网栅的网孔大小进行研究,得出600目网栅制备的ITO薄膜晶粒更加细小,表面更加平整。但EFDMS技术降低了沉积速率,于是采用EFDMS技术在常规磁控溅射(DMS)技术基础上加镀第二层ITO制备双层ITO薄膜,这样可以提高ITO薄膜粗糙度和沉积速率的同时,又不影响其光电性能,从而节约了靶材。实验比较了90+20、95+15、100+10(nm)三种组合和DMS、EFDMS技术所制备ITO样品的薄膜形貌、晶粒大小、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总厚度保持110nm, EFDMS技术沉积厚度为20nm时,即90+20组合双层ITO薄膜粗糙度可降低到1.259nm,同时其光学透射率达到90%,电阻率也只有2.454×10-4Ω·cm。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Roux-en-y中的功能性端-端吻合法(FETE)和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TM)吻合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药用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有机酸类化合物以及无机元素类化合物等,具有利胆、保肝、解热、消炎、抗病毒以及止血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价值管理的角度构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成本链的成本分析模型,阐述了价值链理论下的成本分类、成本计算以及成本控制等
以13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能多收"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盛果期红富士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树体施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后,百叶鲜重、外围新梢生长
1病例报告例1:女,27岁。因上腹疼痛0.5a入院。0.5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伴活动后气短,行走时明显加重,疼痛无放射,无冒酸、打嗝、恶心、呕吐,夜间喜高枕卧位伴干咳,无双下肢水肿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是我国新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素质教育是主体教育的主观体现,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
目的 分析在癫痫患者临床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癫痫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是以血尿、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遗传性肾脏疾病,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Alport syndrome,XLAS)为其主要遗传方
以MXA-300型采煤机液压牵引部的伺服机构为实例,进行参数计算。并进而用频率判据理论定量对该伺服机构的增益裕度和相角裕度作了验证计算。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压油及滑油压力加油装置的研制方案,阐述了该压力加油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研制过程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