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城市群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群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中担当了不可替代的重任,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区域经济分工中抢占优势地位的必由之路。城市群的研究因此成了城市研究的热点,但其中关于城市群空间研究,特别是关于城市群空问结构和形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已有的城市空间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的经验,提出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研究的主要思路,并提出解决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问题的框架。 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霍德华的“田园城市”、伊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论”、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中心地理论、核心与边缘理论、芝加哥学派“古典人类生态学”、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带”概念、哈格斯特朗的“空间扩散”理论、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以及网络城市理论。 国内外城市群的实例有:西欧城市群、美国城市群、日本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沪宁杭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山东半岛和鲁南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四川盆地城市群、关中城市群。 综观国内外的理论方法与实例,本文提出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城市群空间是城市空间在区域中的外延和组合,区位是其空间结构的基础;城市群的区位是由其区域交通轴等因素决定的,区域交通轴是决定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基本骨架;城市群在一定范围内构成合理的职能体系、规模体系和空间体系,才能发挥其优于单个城市的优势,空间体系承载职能体系和规模体系,空间结构是空间体系的基础;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体系,其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和空间结构的系统性上。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城市极核,目前长株潭市域总面积28106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在省域经济中举足轻重,在未来的发展中,更是湖南经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支点,但作为成系统的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三市市区空间上呈品字形分布。本文从区位、区域交通轴、城市体系和基础设施、核心——边缘关系等角度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影响长株潭城市群的因素主要有九个:自然因素、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政策影响、历史文化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影响、企业或企业集团组织及其行为的影响、地价的影响。在演变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个:集散效应、结构增长规律、自构与被构机制。 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的有关数据和预测,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从近期、中长期到远景三个阶段分别可概括为从品字形、带形到十字形。与结构相对应的空间形态都将十分丰富,其中城市的跨江发展、京广(南北)方向和浙赣湘黔(东西)方向的发展轴(特别是京硕士学位论文珠、上瑞准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湘江滨水界面、三市边缘区所组成的城市群核心区等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包括其中每个城市的发展都迫切需要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及有关次区域的分区规划,规划的编制审批,特别是执行,需要三市的充分沟通和协调。关键词: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长沙;株洲;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