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近几年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课题关注于临床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目前临床资料的记录大部分仍采用的是Excel表,它具有简单易学,既可以分析又可以保存数据,并且与SPSS等统计软件无缝连接的特点。但是随着临床实验设计的发展,观察项目逐渐增多,Excel单表观察项目不大于256列的限制显现出来。且现在数据之间的关系脱离了一对一的关系转而向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方向发展。传统的Excel表在这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且在录入过程中界面单一,录入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不足也逐步显露出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面向临床医疗与科研的数据库系统开发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适合于中医临床及科研两方面需求的病例数据采集与保存系统一直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中医病案研究方面的任务。 经过二十余年的科室建设与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是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基地之一,每年诊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约1000人次,累计已逾万人。然而,这些宝贵的经验难以被充分地总结和利用。历史经验表明:专科专病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能快速提高科室对专科专病临床治疗水平。本课题研究是为解决长期困扰我科室临床科研的瓶颈问题,着眼于提高临床数据的利用水平,因此本研究试图初步构建一个以随访医生为服务对象,反映临床随访流程,体现专科特色的,集数据录入、查询、初步统计分析为一体的慢性肾衰竭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数据库系统。 方法: 选择适合于医疗行业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SQL Sever2010数据库为数据库管理软件,以.net集成开发环境为开发平台,采用C#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编写出可视化的窗口应用程序,完成用户与数据库系统软件的交互操作,构建一个以支持病历信息结构化检索为主要特点的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库系统。 按照病例来源要求(2012年03月至2013年03月首次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就诊,并且住院治疗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之前且未行透析治疗)、证候诊断标准、症状分级诊断标准,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输入到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系统自动进行百分比统计,得到慢性肾衰竭的一些基本规律及临床特征。 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编程,及反复修改,初步构建出了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临床数据库系统,界面简洁,基本功能均已实现,现阶段运行良好。慢性肾衰竭中医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可实现:(1)输入数据快速、完整、可靠。数据录入简单,有些字段采用下拉菜单等预置内容,可减少数据的输入量,提高数据输入速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实现输入数据的规范化,可完整记录患者的一次治疗过程。(2)数据查询、统计快速准确。数据库支持编号、姓名的查询,可迅速得到所需相关记录,如实验室检查、中医症候信息等,省去翻阅大量原始资料的时间和精力。统计结果与专业统计软件结果相一致。(3)慢性肾衰竭中医数据库系统占用内存空间较小,信息容量较大,安装简单快速,无需过于强大的硬件、软件支持。 通过对数据的测试应用,数据库系统可实现:(1)本数据库系统改变了以往Excel表录入过程中界面单一,录入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不足。它分为多个界面录入患者临床资料,降低了录入过程中的出错率,同时通过大量的预置内容,减少了录入过程中的工作量。(2)本数据库系统可完成多种信息的存储,完整记录患者临床资料。(3)本数据库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无需培训即可使用。(4)虽然软件系统前期开发已经基本完成,但其仍需接受输入大量数据接受测试,方可进一步完善。 从病因构成来看,慢性肾小球肾炎仍然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紧随其后。从既往病史上来看,68.1%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从血红蛋白含量上来看,绝大部分慢性肾衰竭患者均有贫血。从24小时尿蛋白分布来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24.7%的患者有大量蛋白尿。 中医证型在慢性肾衰竭各个阶段均有分布。在代偿期时,脾肾气虚证和湿热证最多,在失代偿期阶段,证型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在衰竭期阶段,证型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湿浊证和浊毒证方面。在尿毒证期阶段,证型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证、湿浊证和浊毒证这三个证型。 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是文献研究,通过系统总结古代文献,对慢性肾衰竭进行中医病名溯源及病因、病机探讨、简要论述了现当代名医名家对慢性肾衰竭认识及目前中医药治疗概况,系统总结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分期、病因研究、发病机制、加重进展机制的研究、及现代医学的治疗概况等,总结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第二章: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取有关于慢性肾衰竭主要的临床信息数据,编制定出数据字典,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规范,确定数据表及其属性关系,完成相应表的设计,确立表之间的联系,完成慢性肾衰竭中医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第三章:利用所构建的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数据库系统,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首次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且入院前未行任何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原发病病理、血肌酐浓度、血红蛋白含量、24小时蛋白含量、舌象、脉象、临床症状、中医证型等信息输入到数据库系统,经系统自动统计出一些有关于慢性肾衰竭的基本临床特征。 结论: 应用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库技术是进行病例管理、存储、随访是必然趋势。构建出的慢性肾衰竭中医数据库系统可详尽收集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诊治资料,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生化检查、舌象、脉象、中医证候等特点,方便肾内科医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以便更好的辩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慢性肾衰竭中医数据库系统自带的统计功能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准确,是临床科研的有力工具,为肾病科医生科研工作提供帮助。当数据库中病例数量足够大时可为循证医学提供客观的临床证据。本数据库系统也为下一步的数据库开发和数据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在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软件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在对慢性肾衰竭中医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慢性肾衰竭的中西结合治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虽然软件系统的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其仍需接受大数据量的测试工作方可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