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虫亚属种间进化和分子鉴定及SSAO介导的锥虫致死作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锥虫亚属三个种: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分别引起家畜的那加那病、苏拉病和媾疫病,给疫区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家畜业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 关于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的起源以及锥虫亚属三个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还存在众多争议。本论文采用MGE-,SSR-和RAPD-PCR三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分离自中国、非洲和南美洲的18个锥虫虫株(包括5株布氏锥虫、10株伊氏锥虫和3株马媾疫锥虫)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利用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所有18个虫株中共获得890多条典型条带片段,片段大小介于0.2kb到2kb之间,每个虫株获得的典型条带数介于39条到59条之间。每两虫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SC)从~41%到~94%不等,平均相似系数为~65%,同布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相比,伊氏锥虫内部的遗传相似度最高,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79%,而前两者分别为~59%和~65%。根据各虫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种的因素,绝大多数分离自中国和南美洲的虫株聚类于同一个进化枝,而几乎所有来自非洲的虫株单独成簇(除布氏锥虫AnTat2.1株外),因此,尽管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有各自单独成簇的趋势,利用该三种分子标记并不能明确区分三种锥虫。研究结果支持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均源自变异的布氏锥虫,而伊氏锥虫源于马媾疫锥虫突变株的假说。此外,本论文还探讨了地理因素对锥虫亚属内各种间进化的影响。 迄今为止,锥虫亚属三个种之间的分子鉴别还是一个难题,给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寄生虫学家造成很大的困惑,而该三种锥虫最为明显的分子差别应为动基体DNA(包括大环和小环)的差异。本论文的另一个研究目的是根据布氏锥虫动基体大环DNA序列设计特异的PCR引物反应来鉴别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并评估其在野外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我们根据布氏锥虫动基体大环DNANADH脱氢酶亚单位5(ND5)设计的引物对9株布氏锥虫(包括7株指名亚种和2株罗得西亚亚种)、10株伊氏锥虫、5株马媾疫锥虫、2株活泼锥虫及1株刚果锥虫进行了PCR扩增,同时采用锥虫亚属特异的TBR-PCR作为锥虫基因组质控标准,结果表明从所有布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虫株中都可以扩增出~395bp的目标片段,而所有伊氏锥虫、活泼锥虫、刚果锥虫及宿主DNA均显示阴性结果。利用该PCR方法可以快速将布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从伊氏锥虫中区分开来,其检测灵敏度为20-25条虫/PCR反应(用基因组DNA或处理过的感染锥虫的血液样品)。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探讨了动基体DNA差异在锥虫亚属种间进化上的反映。 氨基脲敏感的胺氧化酶(SSAO)广泛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脂肪细胞以及血液中,该酶介导其内源性底物甲胺的脱氨基作用,产生甲醛和过氧化氢。近来的研究表明体内SSAO的含量同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默氏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其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在本论文中我们检测了人脐带动脉粗提物、山羊血清、兔血清、胎牛血清和小鼠血清中的SSAO活性,并分析了它们介导的甲胺脱氨基作用对布氏锥虫的细胞毒影响,结果表明该酶在其底物甲胺浓度高于10-4M时对培养的锥虫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该毒性作用可以被SSAO的抑制剂氨基脲或MDL-72974A消除,因此我们认为该毒性作用是由SSAO介导的甲胺脱氨基所产生的甲醛和过氧化氢导致的,而我们的实验也表明甲醛和过氧化氢对锥虫的生长具有明显毒性,其半数致死浓度均为~10-5M,这是SSAO介导杀锥虫甚至其他微生物的主要机制。此外我们分析发现山羊、兔、牛和小鼠四种动物血清中SSAO活性与锥虫感染虫血症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SSAO-甲胺系统”是宿主对抗锥虫感染的一种固有免疫系统,这是在动物中新发现的一种先天免疫机制。
其他文献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是决定网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该文在广泛研究了网络管理系统体系标准,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西安市PAS(个人无线市话)系统原有网管系统Ne
文章阐述了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预习现状,并按照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几种不同文体,给出了预习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关的预习思路与技巧.
该文主要讨论了西安市PAS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实现问题.该文首先介绍了PAS系统整体结构,然后阐述了基站及其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空中话务控制器ATC的结构及它对网络
分布式视频业务,远程医疗系统,大型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备份等网络应用的普及,给电信网络带来了更大和更加多样化的带宽需求。然而传统的光传送网络中,由于采用固定栅格的波长
受精作用是将上一代的基因组传递给下一代,并开始一个新生命体生长的细胞机制的总和。在哺乳动物中,精卵融合是通过精子和卵子表面多种分子的相互作用完成的,但目前对这些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以教
该文的研究重点就是针对区域性覆盖、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特别是在通信链路传输及组网方面的有关理论进行研究.在卫星链路方面,课题根据姨星移动通鹤的特殊性,对系统链路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实时快速已经成为电子与信号处理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而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是很难满足该方面要求的,所以需要将许多过去用软件实现的设计思想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下,忽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翻转课堂下更加注重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教育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网络课堂、课堂互动、课外延伸等,打破了以往教学课堂的限制,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一体化的学习系统.论文主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