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呈现,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工具。在生活越来越科技化的今天,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从国内外的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中,可以发现现代的科学教育越来越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化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教材中体现STS教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化学教材中STS内容的渗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置相关的栏目,二是在教材正文中直接体现。由于大多数高中化学教材均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编写的,因此,为保证学科结构,在正文中大多为学科概念和理论的内容,而把关于STS教育的内容放置在教材的栏目中。本研究选用三套化学教材中与STS内容相关的栏目作为分析对象,对国内外三套化学教材栏目中的STS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旨在为教师更深入的理解教材中的STS内容提供帮助,为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和革新提供参考,并期待在分析与比较中发现更多适合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的STS内容素材。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内容分析法。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对STS教育及STS教育内容的界定,结合加拿大STS教育研究者Aikenhead对STS内容的划分,从科学的内部社会学和科学的外部社会学出发建立了本研究的主要分析维度,分别为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认识论、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材分析的模型和工具,建立了分析指标体系,确立了教材分析的样本和相关的栏目,对三套教材栏目中STS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笔者得到以下结论:1、三套教材栏目中的内容均涉及到了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维度、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维度、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维度。并且,三套教材栏目中的STS内容与教材文本内容呈现一致性,都是由教材文本中的化学知识引出的。2、三套教材栏目中的内容在科学认识论维度上的分布有差异。其中,IBChemistry教材在此维度上涉及得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知识论》栏目中。3、三套教材的栏目在体现STS内容时,选取的切入点和呈现方式存在不同之处。上科版教材栏目对STS内容的渗透比较浅显,以阅读型材料为主;PHChemistry和IB Chemistry教材栏目对STS内容的渗透比较深入,要求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对三套教材栏目中STS教育内容的分析和比较,针对上科版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为教材的编写和改进提供参考建议。对于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改进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