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中国近当代小说的英译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葛浩文在《狼图腾》中的翻译方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本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克里斯汀娜·诺德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上研究了《狼图腾》的英译。不同于以往多数基于“目的论”角度的研究,本文采用的是诺德提出的翻译中的文学交际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文学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动因和交际关系,而这些交际关系都要通过译者成功的译文来完成。因此,译者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这一跨文化交际得以实现。宏观上,本文分析了《狼图腾》的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四个主要动因:发起者、读者、创作和翻译意图、文本功能,以及这四个动因构成的四对交际关系:原文作者意图和译者的阐释、源语文本和译入语读者、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距离、译语文本和译入语读者。微观上,本文针对这四个动因和四对交际关系结合实例分析了葛浩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影响其选择的原因。研究发现:很多因素影响着文学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葛浩文的翻译在正确理解和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当忠实的翻译和既定翻译目的有冲突时,葛浩文的译文更多地考虑了译入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