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厂煤矿330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复杂程度定量评价

来源 :华北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许厂煤矿330采区现有勘探资料分析,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为复杂,断层极为发育,因此对该区构造特征及其复杂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不但在理论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330采区及矿井其他采区的开发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史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区地质构造发育展布规律,揭示了区域构造对矿区煤系的控制作用,并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阐明了330采区地质构造发育特征,最后选取四个定量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许厂煤矿330采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1)许厂煤矿受区域性构造的控制,致使区内发育一组走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宽缓褶曲和一组北西向次级褶曲以及走向近南北的西倾高角度正断层组和走向北西的南西倾高角度正断层组,使含煤地层向西、向南呈阶梯式下降。(2)许厂煤矿的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时期。即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印支期发育出东西向褶曲构造;燕山早期发育出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燕山晚期主要为八里铺断层的发育;喜山早期发育一系列规模较小的正断层;喜山晚期对已形成断层进行改造。(3)采用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构造要素统计分析表明:①许厂煤矿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尤其正断层发育较多,占98.57%;逆断层发育较少;按断层落差分大中型断层占8.97%,小断层占91.03%;褶皱构造发育较少。断层走向主要以NE、近SN和NW为主。②330采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褶曲发育不强。采区内断层均为正断层,断层走向多以NE、NW为主,断层剖面组合型式以阶梯式为主。采区内断裂构造以高角度断层为主,断层走向是以NE,NW为主,断层倾向以NE、NW为主,少部分为E、W向。③断层最大落差与延展长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可用于构造预测的依据,正断层断层面较陡,一般在60°~70°之间,均大于50°。(4)按照400×400 m~2的比例把许厂煤矿330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划分成44个单元,通过比较,选取断层密度(M)、断层强度(F)、平面褶皱强度指数(D)、分维值(Ds)四个定量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各评价单元的指标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结果为:属于Ⅰ类的有25个单元,属于Ⅱ类的有7个单元,属于Ⅲ类的有6个单元,属于Ⅳ类的有6个单元;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揭露地质情况基本相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A0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关节骨折患者84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将其分为A、B、C、D4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
《清水江文书·加池卷》是反映明清时期锦屏县加池苗寨经济社会和生产关系特有的产物。为了解决加池苗寨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中存在的对苗语地名解读方面的困难,对部分加池
城市扩张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随着GIS与RS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RS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已成为城市扩张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我国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北地区城市扩张演变的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找出内在原因,对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提出合理高效的方案,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城市
目的:分析小儿流感暴发期输液患者流量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同期比较2016年1月-3月和2017年1月-3月输液总量、儿童输液量、儿童输液占比;监测24 h输液流量及输液高峰时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