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完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星状神经节作为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的最主要来源,其神经活性的升高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本课题我们拟通过观察选择性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对持续性房颤犬快速心室率、心房结构重塑及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星状神经节对心脏的交感支配作用,并探究选择性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治疗持续性房颤的可行性,完善房颤的外科治疗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持续左心房快速起搏建立犬持续性房颤模型,探究该动物模型用于房颤研究的可行性。(2)观察选择性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对持续性房颤快速心室率的影响,探究其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调控机制。(3)观察选择性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对持续性房颤心房结构重塑及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心脏交感神经支配与持续性房颤维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持续左心房快速起搏是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月龄较小的幼年犬和成熟的成年犬均能通过该方法构建稳定的持续性房颤模型,但两组在心室率变化上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之下,成年实验犬可能更适用于通过该方法构建持续性房颤模型及进行相关研究。(2)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切除可以有效减慢持续性房颤犬的快速心室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和延长房颤犬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3)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切除能降低持续性房颤犬双侧星状神经节和左心房的交感神经密度,减轻房颤时的左心房纤维化,从而抑制持续性房颤的维持。
其他文献
目的:子宫内膜损伤修复障碍是不孕症治疗的瓶颈。当损伤累及内膜基底层时会造成内膜再生障碍,无法自身修复。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子宫内膜是临床研究的方向,但内膜的局部微环境遭到破坏使得外源性植入的干细胞存活率低下,影响了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为改善BMSCs的“移植效率”,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模拟干细胞所处的内膜微环境,明确内膜间质及雌激素(E2)对BMSCs分化的作用;此后,我们建立了
学位
目的:对胃癌耐受顺铂细胞中micro RNA(miR-21)介导的自噬活动进行验证,并且深入探究其中的过程及潜在机制。方法:(1)构建耐顺铂胃癌细胞系并验证。选取较易对化疗药顺铂产生耐药性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长时间逐步增加作用于SGC7901的顺铂浓度,诱导其产生耐药性;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终获得耐顺铂人胃癌细胞株,命名为SGC7901/DDP
学位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衰老引起的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是AS典型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替代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替代受损内皮细胞的能力取决于它们的数量和功能。然而,EPCs随着衰老功能逐渐退化,表现出细胞活力降低,迁移缓慢和血管生成能力下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一种参与各种生物学功能的关键分子。腺苷二磷
学位
背景: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临床常用的蒽醌类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儿童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实体肿瘤等,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存率。然而它在心脏中特异性蓄积导致的心脏毒性严重限制其临床使用,由于儿童敏感性高、耐受性低,DOX引起的心脏毒性问题在儿科更为普遍。其心脏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目的:研究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去氧肾上腺素(Phenyl
学位
目的:胃癌是我国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死亡率中位居第三。由于进展期胃癌高复发及高转移的特性,其5年生存率仅5%~20%。术前或术后化疗是进展期胃癌辅助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到目前为止,迟迟未有更高的突破。因此寻找新型有效的胃癌化疗药物,是我们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之一。方法:通过CCK-8试验、克隆形成试验及流式细胞术用以证实异硫氰酸丙酯的抗癌作用;总谷胱甘肽检测、反应
学位
目的探讨Sidt2影响骨骼肌自噬通路的机制对象方法⑴构建骨骼肌条件敲除Sidt2小鼠和对照小鼠,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Sidt2 m RNA和蛋白水平,验证模型小鼠是否构建成功;⑵比较模型小鼠腓肠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的重量与对照小鼠有无差别;⑶比较两组小鼠肌力水平有无差别;⑷ATPase染色分析模型小鼠各个肌群的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含量;⑸试剂盒检测CK活性、ATP含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IL-6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炎症因子,在免疫调节,造血,肿瘤发生以及肿瘤耐药等多种生物学进程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同时,在肝脏疾病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IL-6在肝慢性炎症进展到肝癌(HCC)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升高的IL-6水平与HCC的肿瘤分期,复发和总体不良生存相关。然而,IL-6在HCC的炎症微环境扮演的角色以及在HCC的Sorafenib耐药中起的作用仍不清楚。因
学位
目的:人类生活中的电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进步正发生着巨大改变。过量的电磁辐射又会造成电磁污染和影响人类健康,是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极低频电磁辐射能影响RPE细胞增殖和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继而影响HFSF细胞MMP-2及COLIA1的表达,有可能导致近视的产生而葛根素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这些不利影响。与人类生活同样密切的还有射频电磁辐射,但关于射频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影响
学位
目的:制备PSMA靶向纳泡,检测其基本特性,在体外验证其超声成像能力及与表达PSMA的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靶向性。通过裸鼠体内试验,探讨靶向纳泡在体内的超声特异增强显像效果,并进一步验证其与表达PSMA的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结合能力,为前列腺癌的分子靶向超声显像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方法:1.以DPPC和DSPE-PEG2000-Biotin作为脂质外壳原料,使用薄膜分散法、超声水浴联合机
学位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占所有儿童肿瘤的8%,但却占儿童肿瘤相关死亡的15%。NB的显著特征是高度的异质性,一些亚组可自发消退,而一些亚组则可表现出持续的进展。约一半病例有复发的高度危险性,在过去几十年中,低危患儿的预后有了明显提高,但高危患儿尽管经过多学科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其长期预后仅在40%-50%。因此,寻找与高危患儿预后转归相关的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