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铷元素吸附分离的多孔膜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贵金属铷(Rb)在高新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铷与其他碱金属间物化性质差异小,使得分离富集铷成为一个关键难题。针对当前吸附材料选择性差、速率低以及萃取中有机溶剂用量大等突出问题,结合膜分离过程能耗低、易操作等优点,设计制备了两种面向铷元素吸附分离的多孔膜材料,并进行系统地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磷钼酸铵(AMP)为铷吸附剂,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磷钼酸铵/聚砜(AMP/PSf)混合基质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水接触角仪等设备对其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MP成功嵌入PSf基体中,其晶体结构保持完整,且AMP添加量越高,膜表面亲水性越好。吸附时间、p H值、Rb+浓度、温度、各种干扰离子对Rb+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其最高吸附量达62.89 mg/g,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别符合为Langmuir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为4 h。最后考察了再生性能,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AMP/PSf膜恢复率均能保持在95%以上。其次,以苯乙烯(St)、4-乙酰氧基苯乙烯(AS)为单体,悬浮聚合制备出聚(苯乙烯-co-4-乙酰氧基苯乙烯)(P(S-co-AS)),之后水解制备出富含酚羟基的聚(苯乙烯-co-4-羟基苯乙烯)(P(S-co-VPh))。FTIR、核磁、GPC等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P(S-co-AS)、P(S-co-VPh)共聚物,且分子链酚羟基密度可以通过单体投料比来调控;以静电纺丝法制成纳米纤维膜后,通过FESEM、BET、XPS等测试表明纤维直径较均匀,为300 nm左右,且酚羟基未被氧化;通过研究该膜对Rb+的吸附过程,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最大吸附量达48.25 mg/g,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别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反应,且30 min即可以达到最大吸附量的80%,2 h内达到吸附平衡,比文献中其他吸附剂吸附速率快。采用颗粒内扩散模型对该吸附过程进行拟合,表明该过程受到颗粒内扩散的各个阶段共同控制,但粒内扩散过程为速控步;最后进行了P(S-co-VPh)纳米纤维膜对Rb+的动态吸附和穿透实验,结果表明穿透时间为10.5 min,吸附饱和时间为200 min。图33幅;表16个;参118篇。
其他文献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于肿瘤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线粒体自噬发生缺陷时会影响肿瘤的生长增殖和死亡,力达霉素(Lidamycin,LDM)具有强烈的抗肿瘤作用,同样可以抑制肿瘤增殖和生长。为探究二者的关系,本研究从Mfn2介导线粒体自噬的角度出发,探讨力达霉素抗肿瘤与Mfn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关系。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fn2在肿瘤组织和正常
学位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式的小鼠模型,利用制备的BPIFA2多克隆抗体,探究血清中的BPIFA2分子在辐射方面的敏感性,是否可以作为核事故早期预判致死性放射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子。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法构建p GEX-4T-AB1-bpifa2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后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日本雌性大耳兔,制备BPIFA2多
学位
长期以来,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始终是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重点话题。基于此,在教育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大量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和学习到的相应教学理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模式展开了探索和解析,希望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多元化转变,继而引导学生全面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认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视角入手,结合大量日常教学经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价
会议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和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factors,Hsfs)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抵抗非生物胁迫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入的了解甘蓝型油菜Hsf和Hsp基因家族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对甘蓝型油菜等芸薹属3个物种和拟南芥的H
学位
三螺旋转录因子(Tri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发育过程和响应各种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课题主要通过鉴定和分析多个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中的三螺旋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三螺旋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进化方面取得了以下进展:(1)布氏轮藻的三螺旋转录因子基因数量显著增加。但是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其超过一半的三螺旋转录因子基因没有检测到
学位
目的 分析、探究中耳炎采取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诊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2例中耳炎患者研究,均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院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等分为2组,一组视作对照组,一组视作试验组,对照组行单一用药治疗(氧氟沙星滴耳液),试验组行联合用药治疗(氧氟沙星滴耳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对两组临床指标展开分析,并评价其药学效果。如治疗有效率、白细胞介素及听力恢复情况等。结果(1
期刊
2021年海河流域漳卫河、子牙河系遭遇连续强降雨过程,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永年洼、宁晋泊、大陆泽,漳卫河系广润坡、崔家桥、良相坡、共渠西、长虹渠、柳围坡、白寺坡、小滩坡共计11个蓄滞洪区相继启用,蓄滞洪区启用具有蓄滞洪量大、受灾人口多、洪灾损失大等特点。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为保障蓄滞洪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证救灾补偿资金使用规范、落实迅速,依据合规性、全面性、一致性、准确性原则,开展蓄滞洪区运
期刊
探明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的关系对改善地表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天津市16个国家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的月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对河流水质影响显著。除水温(WT)和pH外,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与各水质指标均呈负相关;林地和草地与溶解氧(DO)和总氮(TN)呈
期刊
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压等药理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黄酮类是其主要药效成分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如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调节植物激素活性等。同时,黄酮类化合物也是众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治疗癌症、炎症和心血管病等药理活性。了解多穗柯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具有重
学位
本文基于微雨雷达原始的后向散射信号,采用一种新的功率谱处理算法(RaProM算法),在功率谱计算、噪声去除、退模糊等处理的基础上计算了雷达基本参量,并反演了液态降水参数,例如雷达反射率因子、雨强等,并对粒子相态进行识别。RaProM算法综合考虑粒子下落速度、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不同相态粒子的尺度特征以及是零度层亮带位置等信息,可识别的粒子相态包括雪、毛毛雨、雨、冰雹以及混合相态。选取了三个山东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