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702对水稻的防病潜能和防病机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霉菌702是江西农业大学应用微生物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株链霉菌,其所产抗真菌组分农抗702经结构鉴定为多烯大环内酯类新结构化合物。本论文主要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病原菌,从细胞、亚细胞、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了农抗702的抑菌机理及防病促生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农抗702为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熔点170-173.5℃,旋光度为[α]D23.7=+4.3425.(c =1.09 in MeOH),紫外光谱表明在318 nm,303 nm,290nm处有三个典型吸收峰,符合多烯类抗生素图谱特征;红外光谱表明其含有C=O、C=C、C-O、OH和CH2。农抗702对热较稳定,温度超过60℃活性开始下降;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活性不稳定,pH 5-6时活性稳定。研究农抗702对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借助电镜观察其对菌丝超显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抗702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处理菌丝干瘪和皱缩,细胞膜轮廓不清、破损,细胞器严重损伤,空泡化。农抗702明显抑制病菌菌核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通过农抗702作用后的水稻纹枯病菌相对电导率增加72.2%,蛋白质、核酸、Mg2+、K+离子等胞内物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渗漏;麦角甾醇含量降低了92.0%,细胞膜的结构不完整;清除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的能力下降。随着农抗702浓度的提高,病菌的侵染因子羧甲基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农抗702处理水稻叶片后,明显提高水稻抗纹枯病作用。农抗702处理水稻秧苗,稻苗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氢酶等防御酶酶活性较高,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显著的影响。农抗702处理水稻叶片后,叶片中的p-1,3葡聚糖酶活显著提高,上调的蛋白质点数较多,蛋白质点表达丰度差异显著。低浓度农抗702促进水稻种子萌发、胚根和芽的生长,根系活力提高,但含糖量下降。种子中的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随农抗702浓度的升高先升后降。施加链霉菌702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降低了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菌数,提高了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菌数,而土壤微生物不同生理类群的变化,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综上所述,结合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真菌的作用机理,初步推断农抗702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机理是:农抗702穿过细胞壁,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相互结合形成麦角甾醇—抗生素复合物,增加菌体细胞膜的渗透性,进而使酶活性降低,供能不足,抑制菌体呼吸代谢、能量代谢,最终导致病原真菌的细胞膜破损,细胞器严重损伤,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菌丝形态严重变形,直到死亡。另外,农抗702能够诱导水稻产生抗性酶,促进种子的萌发。土壤配施链霉菌702提高了秧苗素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目的,并依据相关教学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设计阅读理解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而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笔者通过对三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探讨和反思英语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有效性
从创意产业园区的网络视角出发,构建"社会网络环境支撑——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良好运作"的园区运作机制,并对资源配置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资金筹集机制、政府激励机制、管
目的探讨解耦连蛋白2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6小时组、脓毒症12小时组、脓毒症24小时组、脓毒症48小时组。
<正>1950年10月,正是江南小阳春的季节, 天气晴朗,我陪柳亚子先生和他的夫人郑佩宜由无锡来到解放才一年多的南京。那时他刚参加天安门上庆祝建国一周年大典,后又在怀仁堂与
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指经济管理类本科生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训练顺利就业并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工作机会、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由于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
对 以 玉 米 粉 为 主 要 原 料 制 作 玉 米 蛋 糕 的 技 术 进 行 了 研 究 , 通 过 正 交 实 验 确 定 了 玉 米 蛋 糕 的 最 佳 配 方 和 工 艺 参 数 , 并 进 行 了
<正>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客观和科学地评价一堂课绝非易事。在英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作为人们最普遍使用的电子产品之一,越来越多的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手机的依
90年代以来的市场规则是创造市场.关于创造市场之路总结出六大定律.即人本主义定律、生活难题定律、需求弹性定律、差异竞争定律、提升价值定律及品牌附加值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