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开发新时代的到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将以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态势为主。城市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弊端逐渐显现,尤其凸显在城市居民公共绿化面积及休闲活动场所的占有率等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市民可以支配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为了减小工作的压力,人们普遍选择到农村去,这是人们顺从内心要求的结果。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农业旅游应运而生,让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共同发展,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工业污染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发展之路是否只有发展工业这条华山之路,挥之不去的雾霾让我们更为渴望青山绿水的田园旅游。沿袭6000余年的荷文化充分体现了人的理性、素养的内在表现。“荷藕之乡”的金湖将蕴含深厚的荷文化和当地优秀的人的精神结合起来,举办了十多届“荷花节”,带动了当地农业旅游事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以荷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农业旅游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现有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到位导致当地农业旅游节点分散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思考用文化作为一条主线将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各种解释和定义大多晦涩难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其《文化的阐释》一书中惜墨如金的阐述了文化的内涵:"web of meaning",原来文化的本意就是意义之网,让我们借用历代文人墨客咏荷的生花妙笔将我们显得散乱的农业旅游节点精心雕琢后织入一张意义之网,原本散乱的点带着浓浓的文化韵味给人以高层次的享受,所以加快发展金湖县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淮安市金湖县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金湖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属于全文绪论,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叙述,作出了了相关的研究综述。提出了本文以金湖县荷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发展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对金湖县的农业旅游现状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方案。第二部分:是对农业旅游及农业旅游开发的概念界定。明确农业旅游的农业性、生态性、娱乐性和季节性等特点、了解农业旅游以特色化、市场导向和谋求综合效益等开发原则;生态、经济、教育和观光等功能;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供需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相关理论借鉴。第三部分:是对金湖县农业旅游开发现状的描述和总体评价。介绍金湖县的区位、气候、经济条件等基本情况、自然资源、道路交通和主要旅游资源。现有的农业旅游节庆与景观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与观光、参与和购物为主的旅游内容。第四部分:在现有资源和现有开发状况的基础上的分析,进行金湖县农业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优势体现在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荷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自然地理区位和客源市场条件。劣势表现为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季节性明显,发展受到限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也有参与农业旅游的消费群体巨大,假日制度的改革为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能等机遇。而相邻县、镇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构成威胁。相邻的盱眙县、洪泽县同质化的旅游开发对金湖县农业旅游发展具有一定威胁。应整合各自特色资源,联合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第五部分:进行金湖县农业旅游游客调查问卷的处理与分析。对问卷进行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在游客定位、重点建设项目,特色产品打造等方面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第六部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金湖旅游开发的定位。突出荷文化本土特色,从农业旅游开发由荷景观、荷人文和荷产品三个方面展开。重点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餐饮、娱乐功能于一身,造依托金湖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生态水乡湿地农业休闲旅游区。第七部分:金湖农业旅游开发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分区。将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形象定位为:“荷乡金湖、尧帝故里;走进绿色金湖,共享和风水蕴”。将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功能分区为:“一城三点两线一带”。根据各景区的功能定位,力争建成4A级旅游景区2个,形成12大景观系列和10大特色旅游产品。第八部分:主要从文化挖掘、景观打造和产品设计三方面进行重点项目建设。文化挖掘和展示主要对金湖县大佛寺复建和老城区改造;景观打造主要对荷花荡景区科学规划,加强景区改造,建成园林式景观,在高邮湖边建主题式度假村,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产品设计主要针对荷花和莲藕,提高荷花的观赏性和莲藕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荷花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必备的条件。第九部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旅游招商;广为宣传,积极拓宽农业旅游客源市场;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提升农业旅游服务的整体形象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