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论坛中的舆论监督矫正行政不当之研究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in22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宪政国家形态的出现,新闻媒体逐渐演变为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力量,并被冠以“第四种权力”和“无冕之王”的称号。新闻媒体所扮演的这一社会功能,是由“言论自由”与“公众知情权”所赋予的天然使命。“如何制约公权力,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媒介崇高的社会责任,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新闻媒体与行使公权力的政府之间的关系对立多于合作,这是西方流行的新闻理论。新闻媒体对公权力所发挥的监督作用,亦是其它制约机构所难以取代的。尽管当代国家已经为公权力的越界设置了层层的法律障碍,“但是除非媒介提出挑战,许多政府官员是无视其存在和阻挠人民知晓权的,没有一个敌对的新闻界,这方面的法律就会被搁置。”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代表民众合意的新闻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是直接的、有效的。人们经常能够听到西方某个政要因其丑闻被当地媒体揭露而自觉辞职甚至自杀的案例。因此,在西方新闻监督模式中,只要某个行政不当的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那么该事件必然会被予以纠正,尽管这种纠正通常最终是由司法机关实施。这也正是为什么新闻媒体作为非执法机构,却被冠之以“第四权力”的逻辑内含。  但是在中国,新闻媒体与公权力的制衡却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出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媒体被定位成“喉舌”,它接受执政党的领导,后者对其具有人事任免权。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更多地担负起宣传执政党的施政纲领的角色。甚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媒体这一基本角色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1978年以来的历代中国领导人和宣传部门负责人,仍然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闻业的指导思想;强调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等思想和原则。”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对传统新闻媒体的舆论话语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无论是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还是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2008年的“最牛房管局长”事件等,似乎都可以在网络论坛中找到强大舆论的源头。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最终得以妥善解决,行政不当的当事人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便出现了:在中国,舆论监督似乎已经成为网络论坛的某种社会功能;当现实中的某种不合理在网络论坛中被讨论、放大后,这种不合理便有可能会得到修正。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对网络舆论的研究都认为,由于网络论坛的参与者直接是人民大众,因此网络舆论直接代表了民意。在任何一个民主社会,民众的合意都是最高权力,因此发生在中国网络论坛中的舆论监督符合西方新闻监督的理论逻辑,中国的“网络监督”实际上就是媒介监督的一种。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人们对中国的网络舆论事件进行仔细考察时,不难发现一个有别于西方新闻监督的现象:在西方,当行政不当的真相被媒体予以报道后,当事人通常会主动地辞职并道歉;而在中国,被舆论监督的当事人在事发之始,对舆论的态度是否认、排斥甚至抵抗的。在很多个案例中,舆论的发起者,包括普通网民和新闻记者,都遭到了非法羁押,如“跨省抓捕案”和“西丰案”等。可以说,代表草根合意的网络论坛,对于这些机构和个人并没有任何“最高意志”的约束力,他们对于“民意”没有任何畏惧,相反他们很容易通过自己所控制的国家机器,将来自于草根的“最高意志”予以压制。那么又是什么力量最终使他们出面认错、道歉,并最终被撤职查办呢?  本论文通过对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当事人、法官、城管执法大队以及网监大队人员的访谈,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一些普遍特点:所有这些网络事件都具有主体的群体化、路径的政治化及反程序这三个特点。这样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真正最终纠正公权力越界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公众的集合意志,而恰恰是来自于公权力本身。在所有这些热点事件的背后,都能发现更高层长官的意志。网络舆论所引发的喧嚣,吸引了更高层行政长官的关注,而更高层行政权力(而不是司法权力)的介入,才是这些事件最终得以解决的真正动因——这与封建记忆中的“告御状”血脉相连,与现实生活中的“跃级上访”异曲同工。因此,网络论坛的出现,并没有使我国的舆论监督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更没有催生出崭新的舆论监督模式。它只不过通过网络,使单独的个体事件变成群体事件,使“上访”的渠道变得更加宽泛,诉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同时也促使相关案例的办案效率空前提高。  在对网络舆论如何影响“更高层的长官意志”的研究中,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次级别的行政不当总是由高层级的行政权力进行纠正,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最终构成了高层级行政权力的动力呢?“更高层的长官意志”显然不是一个永远有效的回答,因为行政权力存在封顶。促使最高行政权力纠正行政不当的案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1976年、1989年都发生过,2003年的“非典”也是一例。只有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民众的合意”引发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危机,因此才拥有了某种“最高权力”的色彩——尽管并不总是成功的。但这已经属于政治学研究的范畴了。  虽然没有催生出新的理论范式,但网络论坛的出现还在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行政不当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资源配比,使相对处于弱势的一方能够获得更多的博弈资本。然而,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推行了严格的网络审查制度使天涯杂谈、西祠胡同、新浪、网易等网络论坛的活力大不如从前。随着论坛中意见领袖们的纷纷离去,目前这些论坛中充斥得最多的是各类明星八卦和桃色新闻。哈贝马斯40多年前所描述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此刻正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中精确地上演。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针对受力复杂的斜交45°箱涵,运用桥梁博士和买达斯软件,分别建立平面杆系和空间板单元两种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通过受力分析,合理布设箱涵主筋,使得此类箱涵的受力更加合
随着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市场化全面推行,住房问题日益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由原来的福利分房走向货币化购房,也使中国城市居民住房不平等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本文通
学位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有研究显示,近年来,“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是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一件村干部侵权和农民维权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个人间借贷、合会和民营金融存贷中介三类民间金融合约不同信息机制的探讨来解释下列三个问题。   (1)为什么有人通过合会合约向多人借钱,而不是通过多个个
学位
本文阐明传统建材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同时被污染的环境又对建材和建筑物带来损害;并指出建材生产必须以生态学观点为基础,实施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