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世光是中国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作品上。他创作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60年代—70年代末)、发展期(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和成熟期(80年代中期以后)。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里,他所创作的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他最主要的创作大部分都是钢琴作品,且在他的作品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运用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方法。本文选择了崔世光的钢琴作品系列《崔世光钢琴作品选集》中具有山东民族民间特色的《山东风俗组曲》。这是一套有六首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独奏作品,这六首钢琴小品分别是《乡土小调》、《对花》、《南飞雁》、《诙谐曲》、《细雨》、《花鼓》。在第一首《乡土小调》中,作曲家主要描写了山东有山,有水的自然风光;第二首《对花》是用“对花”的形式来表现民间的歌唱形式,“对花”是我国北方民间对歌最常用的一种题材“对花”表演时,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它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有的以锣鼓为伴边舞边歌;第三首《南飞雁》是描写了山东的自然现象;第四首《诙谐曲》主要是表现了山东人不仅有豪放、直爽的性格特点,还有幽默风趣的一面;第五首《细雨》,主要描写了山东在春秋季节中下雨时的情景;第六首《花鼓》主要描写了山东地区每逢重要节日时,人们那种欢天喜地的场面,配有花鼓的鼓点,表现了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本文主要从四个层面来论述笔者的选题:第一章主要是对崔世光的个人简介和他的创作作品的介绍。在崔世光的创作生涯中,不仅有钢琴独奏的作品,同时还有钢琴协奏、双钢琴的创作作品,而且他的这些作品都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创作特点就是将中西方的音乐创作风格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创作特点使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反响。第二章是对《山东风俗组曲》在音乐本体上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对作品中和声和调式调性的分析与把握,来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中所要反映的各种场景,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不同情感。第三章是本文的一个主要论述内容。对崔世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背景分析以及与山东民族民间文化的联系。首先是对每首钢琴小品的创作的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是通过它与山东民族民间文化的联系的研究,从山东方言、传说、诗歌、民歌和民族乐器这些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第四章是对《山东风俗组曲》的演奏分析,通过对每首钢琴作品的演奏,从中能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感觉,同时从中去体会作者对于山东的不同感情。
其他文献
刑讯逼供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破坏程序正义的非法取证手段,是封建纠问式诉讼制度的产物。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现代法治文明社会,以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为目标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建
为了研究鹤岗市长胜村农户借贷行为,紧密联系了当前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主题。在查阅农户借贷行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鹤岗市红旗乡长胜
在过去几十年里,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蓬勃发展,这场革命中的领军人物便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作为发源于民间,具有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自治组织,积极致力于社会公共事务
第一部分miR-424在胎儿生长受限组和正常对照组胎盘组织中差异表达研究目的本研究分析胎儿生长受限组(FGR)和正常对照组胎盘组织中miR-424的表达水平,探讨miR-424与FGR的相关性,
本论文以河南传统筝曲为例,研究青少年在学习及演奏过程中,如何精准的把握传统风格,并对河南传统筝曲的文化、风格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和研究。特别是对青少年在学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形形色色的乡村聚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村落景观产生了巨大冲击。村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些
在几十年前,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就已经接受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因素的潜入,所以说能不能学好汉语直接关系着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多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也无时
本文对勃拉姆斯《钢琴小品》作品76的创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经验,提出了一些演奏上的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勃拉姆斯及其钢琴音乐创作概况及
随着时代的变化,医院独特的医院文化和以综合实力为依托的医院核心竞争力将逐步取代医院创办技术条件的优劣,规模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决定医院命运。只有建设优秀的医院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中职学生对灌输式教学尤为排斥,学生的学习品质有着自己的特色。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