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前夜的轮船叙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探索异域文明的传统和勇气,中国文化也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明清闭关锁国之后,这种探索热情一度受到打击,探索规模也大幅缩减。而1840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晚清政府被迫面临西方各国的涌入。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清政府派出大量外交使臣前往西方各国,社会其他各阶层的先进开明人士也纷纷乘船浮海,走向世界。这些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大量的游记作品,今天把它称之为晚清域外游记。其中包括他们乘坐轮船前往西方的这一段海上历程,因为晚清西行者主要依靠轮船前往西方各国,这段叙事即轮船叙事。本文将通过分析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轮船叙事来研究晚清人走向世界时的思想和意识。晚清的域外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也处于特殊的地位。由于它在内容上主要叙述他者和他者文化,作者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中西文明的比较;形式上也更加自由灵活,波澜有致,加入了西方元素,与西方的现代节奏趋于吻合。这一切推动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和融合,为中国世界文学的形成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准备,所以晚清域外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世界文学”的早期形式。而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轮船叙事,也即这些域外旅行者在游记中记载的他们在跨洋轮船上的所见和所思,当然也包括轮船在各港口停泊期间,他们短暂登陆在港口城市的活动,因为这是他们海上行程的重要部分。晚清域外游记中轮船叙事内容十分丰富,有旅行者在轮船上的日常活动,有他们与西方人和非西方人的谈话,也有他们在船上看到的大海风景及其他人的行为举止谈吐,也有他们在轮船上的思考和感悟,等等。但是无论内容为何,都围绕着世界意识的形成的而展开,轮船上的生活不仅使域外旅行者在空间和地理上认识了世界,从文化和思维上也形成了世界意识。物理空间的世界意识主要体现在海洋景观的发现和对外洋舆地的考察和认识;文化和思维上的世界意识则体现在对西方文化制度的认同,代替唯我独尊的自大保守。
其他文献
存在自由和人性自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有着共同之处,都是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而前者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肤浅的自由,这种自由也是难以实现的,而后者则是一种高尚的自
与传统国家相比,现代国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质,即确定的边界、以民族想象为基础、依靠理性官僚系统进行统治、依赖民主寻求合法性。建设现代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
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活动的开展,面对其潜在的巨大市场,一些被批准经营该项目的旅行社纷纷开发赴台旅游产品,但由于该产品的特殊性使得部分旅行社在开发对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
城市公益用地是城市活动的物质载体和基础,集中反映城市各种关系和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益用地在整个土地利用中的份额和利用方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文在
由于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陷,导致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困难,需要加大财政政策的支农力度,走上积极的财政支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