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简称NCM)凭借着放电比容量高、成本低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当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应用的热点。然而,该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阳离子混排严重、倍率和循环性能不佳等问题。为了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以商业化前驱体LiNi0.8Co0.1Mn0.1(OH)2、Li OH·H2O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CM正极材料。在优化合成条件后,对NCM材料分别进行K+阳离子掺杂、F-阴离子掺杂以及K+、F-阴阳离子共掺,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掺杂离子及其掺杂量对NCM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纯氧气氛中,锂过量5%,以及烧结温度780℃的条件下,制备的NCM正极材料具有理想的层状结构、发育完整的晶粒、较小的阳离子混排程度以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在最佳的制备工艺基础上,对NCM材料进行K掺杂改性。掺K可以增大材料的锂层间距、减小阳离子混排以及降低电化学反应阻抗。最佳K掺杂量为1.5%,此时材料在25℃和55℃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8.0 m Ah/g和192.0m Ah/g,与原始材料相比提高了9%和10.8%,循环50周后的容量衰减率较原始降低了13.2%和10.3%。此外,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五周的非原位XRD结果表明:K不改变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相变过程,但是有利于增强晶体结构稳定性,提高材料的可逆性。(3)通过Li F对NCM正极材料进行掺F改性。适量掺F可以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改善其倍率性、循环性和热稳定性。当F掺杂量为1.5%时,NCM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优,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78.6 m Ah/g,高于未掺杂的174.0m Ah/g;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5.7%,较未掺杂的提升了8%。NCM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F能增强过渡金属层、锂层与氧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能降低电化学反应中的界面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4)在掺K、掺F改性的基础上,对NCM正极材料进行了K、F阴阳离子共掺。K、F共掺杂时不仅仅大大降低材料中的阳离子混排程度,而且促进了材料二次颗粒进一步长大。电化学结果显示,共掺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86.5m Ah/g,循环5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8%,均远远高于单独掺K、掺F的材料。图4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19篇。
其他文献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矿体开采技术难题,通过对矿体产状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采矿方法进行了优化,选择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不稳固或中厚至厚大矿体,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矿体回采,采矿损失率降至8%、贫化率控制在10%,有效地提高了不稳固矿体回采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吨矿效益达300元以上。
期刊
以南京地铁 10 号线为例,利用 ses 软件对隧道开展通风模拟,分析不同时期启闭隧道排热风机时各节点的风速、风量和温度,结合对各站环控系统设备用电量全年逐时的现场测试、统计和分析,建立连续地下区间与车站环控系统能耗模拟模型,用大数据为地铁能耗提出评价与运营策略。
期刊
甲玛铜多金属矿地下二期主采区域为近水平极厚大矿体,破碎氧化带在该区域内普遍分布,且主要呈现出矿石氧化率高、节理裂隙发育、水文地质简单等典型特征,顶板垮冒、侧帮垮落等现象导致现有分段上向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提出采用下向大直径中深孔与上向扇形孔联合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破碎氧化带区域矿体,该采矿方法有利于保护采场顶板,防止出现顶板垮冒,下向平行孔的布置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采场边
期刊
为进一步掌握洞桩法施工在施工不同阶段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某地铁暗挖车站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洞桩法施工过程中最大地表沉降的变化及沉降槽的发展,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和建议,希望能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空调的开启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热不舒适感受。采用基于空调使用行为的热感觉投票方法,对我国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3个气候区的居民夏季热不舒适上限温度进行统计,并对地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一方法避免了基于问卷的热感觉投票中被试者真实行为和问卷结果不匹配的问题。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的空调开启平均温度分别为30.1℃、29.7℃、29.4℃。夏热冬冷地区
期刊
复杂采场存在矿岩强度低、侧帮与顶板易坍塌等风险,其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及采矿方法的选择是当今采矿技术的一大难题。以某铁矿复杂采场为背景,进行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拟及采矿方法优化研究。首先进行岩体力学实验和现场结构面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BQ值分级法进行采场岩体质量分级;然后基于岩体质量分级结果,按采场宽度分别为10、12、14、16、18 m,采场高度分别为15、20、30、45、60 m,分为单矿
期刊
冬瓜是海南重要的冬季瓜菜,由于长期连续种植冬瓜枯萎病高发。嫁接是提高植株抗病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南瓜含有抑制冬瓜枯萎病菌生长的物质。本文选用‘海砧1号’南瓜作为砧木,‘三水黑皮冬瓜’作为接穗,获得嫁接植株(冬瓜/南瓜)、自根冬瓜(冬瓜)和自根南瓜(南瓜)3类植株,采用营养液水培收集根系分泌物;大田种植1茬冬瓜/南瓜、冬瓜和南瓜,采集根际土壤获得土壤浸提液。以收集的根系分泌物和土壤浸提液(浸提液)为材
学位
针对攀枝花晚熟芒果产业发展中施肥不合理,芒果园土壤质量退化、芒果品质下降等问题。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晚熟芒果“凯特”的营养特性并制定优化施肥方案,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原料来源有机肥和不同比例有机氮替代对芒果产量、品质及土壤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攀枝花晚熟芒果“凯特”每生产1 t果实,平均果实养分带走量为:钾(9.57 kg)>氮(4.47 kg)>钙(0.889 kg)>镁(0.854
学位
溪边凤尾蕨(Pteris terminalis)隶属于凤尾蕨属(Pteris L.),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是一个广布的种,在我国的西南、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皆有分布,南亚、东南亚、太平洋群岛也可见。溪边凤尾蕨的侧生羽片形态多变,拥有不同的细胞型,形成一个内部关系复杂的复合体。为进一步分析复合体成员间的网状进化关系,本研究将在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形态学研究、孢粉学研究、细胞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
学位
姜目(Zingiberales)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花型炫丽多姿,花色缤纷斑斓,异域风情浓郁,是热带鲜切花产品的重要来源。海南作为我国热带花卉主产区,具有发展热带特色鲜切花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海南以鲜切花运用为目的姜目植物资源收集、观赏价值评价还没进行过系统研究。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为海南新品种姜目植物鲜切花应用商业化开发提供科学评价依据并为其种植布局规划提供基础参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