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词汇源流及其接触性变化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8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土家语北部方言词汇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其词汇的来源分类和词汇系统的变化过程加以探讨。论文运用历史比较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家语的词汇进行分析,观察到土家语的词汇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历史来源:语族或语系同源词、土家语特有的自源词、由语言接触而进入的外源词,不同来源的语素混合构成的多源词。这四种不同的源流类别共同构成了土家语的词汇系统。同源词主要是藏缅共同语传承下来的词,这部分词是确定土家语发生学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对300核心词中的单音节同源词进行了分析;自源词源自土家语自身的词汇系统,最能够显示土家语自身固有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本文从构词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外源词在土家语中主要是来自汉语的借词,本文从汉借词的本土化和时间层次上对其作了探讨;多源词是受汉语影响而形成的兼有土家语、汉语两种成分的混合词,本文从构词语素的来源和词的结构上对这类词进行解析,以揭示土家语吸收改造外来词语的多种方式,接触语言所引起的多源成分的融合现象。在对土家语四类词分别梳理的基础上,论文就不同来源类别之间的关系、外源词和多源词对土家语词汇系统的影响、固有成分和汉语成分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土家语在和汉语的长期接触过程中,词汇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词汇中进入了大量汉借词,形成了土汉成分混合的多源词,词汇系统中汉语成分不断增加并淘汰取代固有成分。为了细致地观察词汇系统变化的过程,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中年龄视时考察语言真时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人词汇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语言田野调查分析,借以找到真时状态下土家语词汇系统近50年来的变化轨迹,并就固有成分和汉语成分在词汇系统中的变化过程、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全文共分4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对论文涉及的相关语言背景材料做了说明,其中包括土家族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土家语的概况和音系、语言接触和土家语的研究成果、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价值、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材料。  第二章土家语词汇的来源分类:对土家语词汇中的同源词、自源词、外源词和多源词四种历史来源不同的词进行分类描写。  第三章词汇系统的动态变化:运用社会语言学年龄视时的方法,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等义词的使用情况,分析土家语中汉语成分逐渐增多并和固有成分发生转换替代的变化过程,总结影响词汇系统变化的相关因素,预测词汇系统的变化趋势。  第四章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
其他文献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是一个将个体精神与世界紧密相连的诗人,他把解决西方文明没落的问题寄希望于完善“内在之路”(derWegnachInnen)。一般
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
以带有腋芽的幼嫩土沉香茎段为外植体,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均匀设计法筛选诱导土沉香茎段从出芽到生根整个再生体系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适宜土沉香茎段腋芽萌发的培
敖鲁古雅鄂温克语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辖区的根和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活的鄂温克族使用的鄂温克语。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
《镜花缘》自问世以来,几乎无人问津.直到20世纪初,才有胡适对其进行全面研究.《镜花缘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有对作者生平、人品、著作的考证,也有对全书的评价.这篇徜徉
探讨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是否加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20岁以上,工龄在2年以上的职工291人(其中高温组94人,噪声组101人,高温噪声组96人),并
在近代史上,中国和韩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曾陷入悲惨的境地变化,因为受到外敌的入侵,中韩两国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外部的现实生活层面
国家语言作为以国家为背景的政治概念,它为维护国家主权,确立国家认同,凝聚国民力量,建设和发展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在保障国民权利,表达国家感情,传播民族文化,提高国家
目的了解某市在校小学生洗手相关知识和行为,为开展小学生的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从每所小学的各年级分别随机抽取9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篮球运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