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多组分有机物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类高品质的吸附材料,在工业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工业溶剂染料(如用于皮革、木材、塑料及细胞等的染色)常采用醇类作为溶剂,排入废水中的醇含量在10-15%之间。然而,大部分稻壳基活性炭吸附体系研究中的溶剂均为水溶液,这与实际应用中吸附剂需要处理醇-水体系中有机污染物的情况相差甚远,致使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有所偏颇。同时,这些吸附研究均侧重于单组分体系的研究,两组分和三组分体系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需要探究稻壳基活性炭在醇-水体系中吸附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理论模型,以期能够为实际应用中活性炭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单组分体系的吸附实验中,亚甲基蓝以单分子层形式被吸附,最大吸附量为85.6 mg/g,通过动力学研究发现,以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预测,所得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行为与亚甲基蓝类似,都是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是80.4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预测较准;其次,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双组分体系(亚甲基蓝、甲基橙)的吸附实验中,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09.8 mg/g和105.4 mg/g,吸附过程中存在“协同吸附”效应。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稻壳基活性炭对双组分中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过程,亚甲基蓝和甲基橙以多分子层形式被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双组分体系中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后,在稻壳基活性炭对醇水溶剂中三组分体系(亚甲基蓝、甲基橙、苯酚)的吸附实验中,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和双组分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相近,而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平衡吸附量较双组分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明显减少,甲基橙和苯酚之间存在“竞争吸附”效应。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稻壳基活性炭对三组分体系中亚甲基蓝、甲基橙和苯酚的吸附行为,动力学研究方面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稻壳基活性炭对三组分混合溶液的吸附过程。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APP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接触并使用APP。作为特殊的群体,老年人APP设计值得关注。目前针对
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前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草原文化从历史、地域、影响、底蕴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大"字,要弘扬草原文化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部分省份的流动人口在利益的驱使下移入南疆垦区.他们是本地三产的主力,对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采用了实证的方法研究了这些人员的基
计算机学科竞赛与程序设计类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密切相关。针对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将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与ACM
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及其附表的规定格式和填报规范为依据,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坏账准备转回与转销在纳税调整与纳税申报中的关键点,以使企业有效把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由于吸收、分布、生物代谢和排泄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效应:从而改变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改变了一种药物原有的理化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支付消费成为日常习惯,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各种类型的共享经济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共享经济成为社会热点。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鄂庄煤矿2005年开展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活动,并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对有关问题提出认识如下。
期刊
<正>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时按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这是必须遵守的规矩,也是检验一名干部合格不合格的试金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是一个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