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配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降低可靠性评估的计算复杂性和提高可靠性评估精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以此为前提,对辐射状和网状配网结构的潮流计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论分析以提高潮流计算效率,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评估的效率。另外,对大型电站厂用电多电源备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模型作了探索性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提出一种有效的网络结构识别方法。利用函数递归,通过对结构的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快速、方便地识别各种复杂的配电网络。该方法程序设计思路清晰,代码简洁,要求输入的原始数据量相对较少,为潮流计算和可靠性评估提供了条件。 提出分裂节点和分裂端口的概念,使辐射式结构的前推/回推潮流算法得以推广应用于网状结构潮流计算,从而克服了牛拉法和快速解偶法计算时间长和在配网中难于收敛的缺点。由于分裂端口电压与电流之间是线性阻抗关系,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分裂端口电压与功率之间的灵敏度矩阵即为戴维南等效阻抗矩阵,从而证明了分裂节点功率补偿迭代计算的收敛性。通过IEEE33节点、90节点测试系统计算表明程序计算速度和收敛速度快的特点。 提出以负荷点为研究对象,对网络结构进行元件故障后果区域划分的故障模式及其后果分析方法(FMEA),改进了新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从而使开关故障、母线故障和继电保护装置拒分闸、误分闸、越级跳闸等故障因素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影响的问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网可靠性评估的精度,综合可靠性交流潮流法和网流法的优点,提出了配网可靠性混合算法。在实现思路上,先通过交流潮流确定联络开关的切换范围,再用前述的网流法计算系统可靠性。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只与系统节点数和切换开关数成线性关系,克服了由于考虑的元件数增多而引起“维数灾”计算困难问题。最后,通过对IEEE六母线可靠性测试系统(RBTS)及实际系统的可靠性计算,表明本应用程序的快速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在大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和要求考虑故障因素全面的情况下,混合法更能体现其特点。 提出一种有效的多元件备用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即采用泊松分布模型推导了不同元件多备用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并描述元件备用可修复系统的马尔可夫随机模型。结合不可修复系统对可修复系统的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间值订)仿真,利用推导的公式可计算不同元件多备用可修复系统可靠度。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的不同元件多备用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最后,通过例 子的计算和三峡水电站10kV厂用电系统的实际工糊用,表明本方法计 算简便、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