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国际化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近年来国家对课程国际化建设相当重视,各高校也都采用了各种方式加强课程国际化建设。课程国际化建设是研究型大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目标定位、较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生源和自由的学术氛围都为课程国际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到目前为止,各研究型大学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外语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部分学科也已经实施了双语教学,创办了一些联合课程,并对当前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造,注入了世界性问题、国际前沿问题。但是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力度仍然不够大,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外语课程设置单一,英语教学只注重读写、不注重听说,课程的输入和输出并不平衡,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不够科学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课程目标和成材目标等都缺乏全球化的眼光,课程国际化缺乏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多媒体工具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缺乏批判性思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参照美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国家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相关经验,坚持国际化的培养目标不动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课程国际化的实施,加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加大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和课程的人文联合,建立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多样化的外语语言,建立国际化的评价和管理方式,应用多媒体工具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对于国外课程国际化的内容和方式应进行批判的吸收,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化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