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及调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变化是在各种驱动力作用下人类与自然界的交互影响的体现,加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预测和分析土地利用演变的基础。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占用耕地已无可避免,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理对促进耕地的有效保护和土地利用布局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江苏(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和南通八市)和浙江(分别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和台州七市)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区域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已经呈现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特点。基于此,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数据源,找出影响该区域主要地类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体系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尊重区域特色,重新审视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机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DPSR分析框架构建、基于人口、经济和政策三维度的人文驱动因素分析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压力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如下:第一,论文对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人地关系理论、PSR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农地非农化理论、土地控制论等加以分析与对比,阐释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概念,构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DPSR理论分析框架。第二,分别从耕地和建设用地两类土地面积变化的特征上解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状态演进特点。在系统梳理研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耕地和建设用地数据口径进行了调整统一,并对区域耕地和建设用地状态演进的具体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2年该地区耕地规模从5962.58万亩减少至4874.76万亩,17年间净减少18.24%。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逐步减少,旱田面积则有所增加。1996-2012年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从2208.24万亩增加至3848.80万亩。17年间净增加74.29%,平均年净增加为96.50万亩。以2004年为分界点,耕地减少速度和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分别呈不规则“U”型和倒“U”型特征。第三,从人口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三个视角,结合典型城市重点讨论人口规模、城市化、房地产业发展和财政收入偏好等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驱动机制。同时,运用构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政策因素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政策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人口驱动力中人口总量每上升1%,会导致建设用地增加1.70%,地均农业从业人员数每增加1%,会使耕地面积增加1.11%。经济驱动力中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耕地数量减少0.6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建设用地数量增加0.08%,可见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居民收入提高,土地资源内部结构会产生一定变化。而我国对农田水利投资仍显薄弱,没有对保护耕地形成很好的支持。政策驱动力中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每上升1%,建设用地将下降0.67%,原因可能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已逐渐远离了单纯依赖消耗土地资源谋求GDP增值的阶段,城市经济越发达,建设用地集约效果反而会凸现。农业结构调整也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一大因素,随着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每下降1%,会使耕地面积下降0.43%。第四,从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演化的双重路径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论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地均农业从业人员数、城市化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农业结构调整和地均粮食产量构成的耕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以及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地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产业比重构成的建设用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预测精度高,可信度大。预测结果:未来5-1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耕地面积下降和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还将持续。根据预测,在保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耕地与建设用地利用变化速度状态下,到202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实现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将有545.36万亩的耕地缺口压力和885.97万亩的建设用地需求压力。第五,将长江三角洲区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分析结果相结合,论文从区域土地利用调控体系、手段和对策三方面提出了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模式,并围绕人口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调控政策。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的可靠手段。传统的手术路径为经股动脉途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以其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术前、术后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手部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手部缺血坏死。
利用CWCO2激光器对Cu-26.6wt%Mn,Cu-27.3wt%Mn和Cu-31.4wt%Mn三种不同成分的合金进行了一系列表面熔凝实验,并对这三种合金的组织形态选择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熔
通过对Ni-B钎料在1220℃保温不同时间钎焊IC-6合金接头显微组织的分析, 钎缝中γ+γ'组织及近缝区硼化物的形成和变化。结果表明,仅依靠母材中Al元素的扩散钎缝中也能形成γ+γ'组织,但存在大量晶
好的开端即成功一半。在国际仲裁程序开始之前未雨绸缪,做好有效管理时间和费用的准备,那么即使真正进入仲裁程序,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控制时间和费用是国际仲裁使用者
商业领域对一些律师来讲可能是一个谜,但是除了汤姆·特鲁希略(Tom Trujillo)——一位美国银行首席运营官,因为他已经明确地了解商业需要什么东西,并且他已经在从事商业领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
对〔001〕取向单晶镍基合金恒载拉伸蠕变的组织形貌进行SEM观察和EDAX成分分析,研究了γ’相定向粗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差别,蠕变样品不同位置处筏壮γ’相粗
利用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纺制混纺纱与混纺织物,并测试纱线、织物的力学性能与织物的除臭率。结果表明,纱线与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随着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同时,教师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种教育资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