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长链酯基三元共聚物合成工芤及降粘性能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常规轻质原油可采量和产量的不断下降,充分利用稠油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稠油具有含蜡高粘度大的特性,因而所造成的流动性差特性给管道输送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制约着原油的开采和输送,这种约制在我国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针对原油特点大部分采用降粘降凝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而原有降粘降凝技术已不能满足目前需要。因此开发研制重稠油的新型降粘降凝技术一直是国际石油化学品研究领域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本论文在对稠油降粘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了稠油降粘剂的分子设计,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共聚物稠油降粘剂)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共聚物稠油降粘剂)三元共聚物稠油降粘剂。探讨了研究过程中单体酯的制备条件,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加量、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的配比等条件对聚合物的降粘性能的影响。以胜利提供的稠油为实验研究样品,研究了甲基丙烯酸长链酯基三元共聚物稠油降粘剂的合成工艺和降粘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稠油降粘剂的分子设计,研究了两种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工艺,并考察了它们对胜利油田稠油的降粘效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根据“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堆砌结构中其结合力为氢键,并且构成这种结合力的氢键类型具有不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依据“羧基氢键结合力更强于羟基氢键结合力”的分子设计原则,在稠油降粘剂分子设计中,应合成与选择氢键结合力大于或不小于原有构成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堆砌结构的氢键结合力,并能优先吸附于胶质、沥青质分子的特殊组装物,使特殊组装物优先与胶质、沥青质分子氢键结合,而特殊组装物另一端为非极性其不与氢键结合,从而打破或改善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堆砌结构,是稠油降粘剂分子设计的方向之一。   (2)通过不同四体系结构模拟的对比可以发现,降粘剂分子当中的极性基团与胶质和沥青质中的基团发生了相作用力,有效结合在了一起。同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加入降粘剂后原油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数据发生了变化,由于降粘聚合物含有的马来酸酐官能团,加入稠油后水解产生羧基,其与稠油中胶质、沥青质产生强烈羧基型氢键缔合作用,其实际结果改变了稠油原有的结构,朝着有利于降低粘度的方向发展。而甲基丙烯酸长链酯基三元共聚物应为稠油降粘剂重点合成方向,其聚合物分子量和酯化度应该分别在1×104~5×104与90%-95%范围内。   (3)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制备中,其最佳工艺参数为:以甲苯做溶剂进行的酯交换反应,高级醇与丙烯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0%,阻聚剂对苯二酚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0.6%,反应温度在120℃,反应时间为6h,丙烯酸酯收率可达90%以上。红外光谱法对产品结构的分析证明产物为甲基丙烯酸酯,同时表明产物中基本没有其他的副产品。   (4)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甲苯溶剂中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共聚稠油降粘剂。实验表明在引发剂用量1.0%、反应温度80℃-90℃、反应时间6小时的条件下,反应单体的摩尔配比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苯乙烯:马来酸酐7:1:2时,从而构成了为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为6:2:3,引发剂用量为1.2%,在甲苯溶液中于90℃下反应6h,合成的聚合物的收率达到94.7%以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种单体发生了共聚,生成了较纯的共聚物。   (5)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三元共聚物的聚合工艺及对胜利稠油进行了降粘效果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降粘剂加入量为800ppm时,降粘效果最佳。同时从粘温曲线也可对应看出,未加降粘剂和加入800ppm降粘剂处理后的原油其粘温曲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35℃至50℃时加800×10-6降粘剂处理后的原油其粘温曲线基本为150 mPa·s的平滑曲线。特别是35℃时,经降粘剂处理后原油的表观粘度315mPa,·s降至150mPa·s,降粘率达52.38%,由此可以看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稠油降粘剂对胜利稠油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   (6)对于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共聚物体系:单体配比、引发剂的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影响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共聚物体系收率,同时也强烈的影响降粘效果,其对收率和降粘效果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综合比较与优化最终确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共聚物体系最佳工艺参数为:三种单体摩尔配比为6:2:3,引发剂适宜加量为1.2%,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小时。降粘率随着降粘剂加入量的增加较快,当加量达到一定值后,降粘效果增加缓慢,最后降粘率又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可能是与降粘剂高分子在稠油中的溶解度有关。对于胜利油田稠油而言,经测试在35℃加剂量为500μg·g-1时,降粘率达到74.3%。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长链酯基三元共聚物作为稠油降粘剂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它包括芸苔属中许多种,根据中国油菜的植物形态特征,遗传亲缘关系,结合农艺性状、栽培利用等特点,将油菜分为三个类型,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我国油菜种植十分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磷(Phosphorus,P)是植物生长所需的17种必需元素之一。P元素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80年‐2007年霾日年统计数据与2007年‐2015年全省66个地面气象站点实测气象数据基于14时霾日判别法研究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灰霾时空分布特征。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基于CE318数据进一步研究浙江省霾污染典型城市杭州市的气溶胶光学特征,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及Angstrom指数等,并进一步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研究杭州市四季盛行风向,研究各季节污染物来
随着人们对铜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它的优越性体现的更加明显。相对于钯、镍等贵金属催化剂,铜作为催化剂具有毒性小、价格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虽然现在C-C、C-N、C-O等交叉
论文以shell炉煤气化粉煤灰为原料,开展了粉煤灰综合利用制备氧化铝和超细白炭黑的工艺条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以煤气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率为考察指标,在无活
拟除虫菊酯残留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显著,而对其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为色谱分析为主,所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不仅价格昂贵,且前处理过程复杂。而关于快速方便的荧光检测法的鲜有报道。
延伸体复合物Elongator是一个具有多亚基的组蛋白乙酰化酶复合体,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Elongator由两个亚复合体构成:ELP1-3组成核心亚复合体,ELP4-6组成辅助亚复合体,SlELP2即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assive DMFC)中,催化层里由电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及时通过扩散层进入阳极通道并排出电池,对电池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阳极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对电池性能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利用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阳极通道内气泡的行为,以期更好地提高被动式DMFC的效率。在可视化试验中,利用气泡的脱离时间、脱离直径及生成频率来表征气泡的
随着各油田开采的深入,各种新型驱油技术和驱油药剂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使得采出液组成变得更加复杂,稳定性显著增强,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更加困难。系统研究含聚采出液的组成、
在0.1 mol·L-1 PBS(pH7.0)和0.5 mol·L-1 H2SO4溶液中,分别研究了三聚氰胺(MEL)在充蜡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光谱电化学及电化学技术,对两种体系中
生物体内,分泌蛋白成功转运到达目的地,以便行使其特定生物功能,依赖于信号肽酶的加工。I型信号肽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原核I型信号肽酶及真核ER I型信号肽酶对于所有单细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