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教学的实践现状与优化研究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是其重要的学科特点,该特点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满各主体间的对话。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广泛对话,但并非所有对话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而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各个主体间的对话进行规范,使对话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话教学使用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其实践进行优化建议。以牡丹江市Z小学为例,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调查,并以崔允漷设计和开发的LICC课堂观察模式和佐藤学的IRE课堂对话结构为基础编制课堂观察量表,以观察量表和所设计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教学模式为依托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了解对话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中的情况。通过调查和观察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对话地位不平等、对话规则不完善、对话形式单一、对话趋于形式化、对话过程缺乏生活性、对话评价不合理、对话效果不佳。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话的实施提出优化建议。首先,要做好课堂对话的准备工作,优化对话环境,制定对话规则,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能力。然后,通过对对话主题和活动设计的要求使得课堂对话过程得以优化。最后,对课堂评价的主体、内容、对象和方式进行要求,完善课堂对话评价。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教学提出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使对话最大限度为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渗透在马克思主义整个发展历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回溯早期“自然共同体”之缘起、在尖锐批判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和科学设想未来“真正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当前学术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以此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内容还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前提、发展历
学位
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国各地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2021年“双减”措施的实施,国家将对学校工作机制开展重大调整,以促进全国中小学生减负和课后服务提质,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效果抱有了更多期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成为课后服务规范开展的关键突破口。本研究依据2021年“双减”政策背景及2022年河南省Z市课后服务开展的现实背景,以教育公
学位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出台有关中小学生安全的政策以及安全教育日的设定,将人们对未成年人安全的关注度推向高潮。安全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安全意识较弱导致小学生成为受到意外伤害的主体。农村地理环境复杂以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乡村小学中安全教育很难往前推进。小学阶段接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因此,探究在家校合作视域下乡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从古至今,人们对正义的思考与追寻都不曾停歇。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对正义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早期曾经出现了以自然主义、理性及自由主义等为基础的正义观。这些正义观的出现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要素作用,这些正义思想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批判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思想,站在人的本质立场上,对正义问题进行再考察,逐渐发展出了旨在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
学位
本研究以游戏化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低年级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教学。近年来,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一线教师纷纷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而形成高效的游戏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对M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发放问卷,一共收集有效问卷207份,并运用SPS
学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符号意识”作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之一,符号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关键期,所以对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本研究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符号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将其特点进行总结。然后,向牡丹江市3所小学的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发放问卷,从理解与运算、感知与识别、抽象与表达以及联想与推理几方面调查小
学位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的回归模型,探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文本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回归模型中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为自变量,包括文本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三个维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效果为因变量,包括课程实施、开设情况、课程教学效果三个维度。通过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牡丹江市辖区的乡镇、村
学位
劳动教育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主题。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语文教学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上起重要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观念?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规范劳动目标
学位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愈加严格,大众普遍意识到机械记忆与题海战术的浅层学习已经很难满足现如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如今我们迫在眉睫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学习理念,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课程改革。自2005年,何玲和黎加厚专家在国内教育领域首次提出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概念得以在教育领域展开应用。深度学习强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聚焦学生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