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201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由社会组织代替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成为近年来的一种重要改革举措,其对市场有着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也是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文章以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为研究案例,集中阐述了以特许经营方式确定下来的广东联合电子公司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但是让人费解的是,为何广东民众上高速公路仍然宁愿采用缴交现金的方式?为何民众对粤通卡的服务和产品不满却投诉无门?政府是否存在卸包袱的心态?本文站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角度,对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所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剖析,并尝试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首先是存在政府对行业的监管不足,其次企业自身也偏离了市场的本质,缺乏竞争活力。政府监管的缺失导致行业标准不明,另外为保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服务市场化这一新型模式的良好运作,政府早期出台了特许经营政策。当市场化模式日趋成熟时,特许经营模式使企业逐渐出现服务模式落后,技术革新缓慢等问题,公共服务质量偏低。针对广东省高速联网收费的困境,本文提出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步上轨道后,政府应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完善相应的行业政策与标准,并加强监管。同时应打破特许经营的壁垒,促进市场化竞争的持续深入,最终使得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