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甲磺酸罗哌卡因长效缓释微球。内容与方法:通过考察振摇频率、释放介质的pH、温度对微球释药的影响,建立加速试验试验方法,以缩短评价周期;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突释、包封率、载药量、释放周期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处方和工艺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处方;通过小三批实验考察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进行放大实验考察该工艺处方是否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进行稳定性试验,为药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考察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并初步评价其药效。结果:为缩短微球的评价周期,通过考察释放条件对微球释药的影响,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100rpm、程序升温作为加速释放条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加速试验方法与长期释放试验相关性良好(r2=0.9880);由较优处方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光滑,载药量可达25%,包封率达95%,产率可达85%,体外释放完全且可持续释放一周;体外释放机制为混合型,即药物扩散与聚合物材料的溶蚀降解协同作用机制;重复制备三批微球,结果显示较优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良好,放大实验制备的微球性能良好;影响因素试验显示,自制微球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但在室温及-4℃条件下较为稳定,故应于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加速实验结果表明自制微球在相应条件下放置1个月稳定性良好;药代动力学考察结果表明,药物在大鼠体内可持续释放一周,体内外相关性良好,且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95%以上。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该自制微球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加速释放条件相关性良好,所制备的微球性能良好,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良好,体内初步研究表明释放平稳且持续时间长,可显著提高小鼠的镇痛阈,有望开发为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