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作为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高且发展迅速,被称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同时,乳腺癌也是全世界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可依据病理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Ki67阳性率的结果,将乳腺癌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分子分型,分别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其中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的治疗一般为给予相应的化疗、放疗,根据病理激素受体阳性需加入内分泌治疗,对于HER-2阳性即HER-2过表达的患者还需加入靶向治疗。在中国,除了以上治疗,患者会在整个疾病诊疗阶段的任何时刻来寻求中医药的治疗,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一些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也是患者寻求中医治疗的目的之一。在前期的相关研究中,已经明确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生存期,虽然对总生存无明显影响。尽管在既往的研究中,雌激素的水平是否会影响其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外界仍然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而在乳腺癌治疗中,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上有疑问,普遍围绕的问题就是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和肝毒性。目前实验室研究中的动物时间和药理实验证明了一些中药中的植物雌激素成分,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但对中药对激素受体阳性(ER+/PR+)乳腺癌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相关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观察ER+/PR+乳腺癌女性接受辨证中药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卵泡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究辨证中药对ER+/PR+乳腺癌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中药临床诊疗的安全性提供依据。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探究中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等相关书籍和文献,本研究拟定患者雌激素水平和卵泡刺激素为观察项目;同时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月经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接受治疗情况,内分泌药物应用情况,症候评分,及中医主证,舌脉等为基本信息。对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卢雯平教授的门诊符合拟定诊疗标准、排除标准的313例原发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以问诊,随访等方法观察并记录其相关资料。对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辨证中药对ER+/PR+乳腺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是否存在影响,症状改善情况,探究本研究中所用辨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 一般情况1.1年龄本研究中患者共计321例,失访8例,共313例完成随访。313例入组患者,其平均年龄为59. 6± 12. 2岁;其中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0岁,年龄跨度为45岁;中位年龄为63岁,四分位年龄间距为9岁。1.2绝经/去势情况本研究中患者共计313人,其中自然绝经236例,手术去势13例,药物去势64例。2.临床资料2.1淋巴结转移p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IHC阴性)123例(39.30%), pN1 (微小转移,或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前哨淋巴结解剖发现的内乳淋巴结的镜下转移灶,而临床不明显)76例(24.28%),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55例(17.57%),pN3 (≥10个腋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有≥1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但镜下转移的内乳淋巴结;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9例(9. 27%),淋巴结转移情况不详者30例(9.58%)。2.2临床分期所有入组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Ⅰ期的患者79例(25. 24%),Ⅱ期的患者118例(37. 70%),Ⅲ期的患者52例(16. 61%), Ⅳ期的患者34例(10. 86%),分期不详的患者30例(9. 59%)。2. 3治疗情况入组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284例(90. 73%),行保乳术29例(9.27%);行放疗123例(39. 30%),未行放疗190例(60. 70%);行化疗266例(84. 98%),未行化疗47例(15. 02%);行靶向治疗48例(15. 34%),未行靶向治疗265例(84. 66%);行内分泌治疗313例(100%)。3.生活质量3.1主要症状入组患者中失眠频率最高,可达152例(48.56%),气短乏力次之,可达142例(45.37%);随后依次为汗出104例(33.23%),关节疼痛96例(30.67%),潮热95例(30. 35%),心烦易怒56例(17. 90%),晨僵56例(17. 90%),四肢末端麻木48例(15. 34%),无以上8种症状者57例(18.21%)。3.2症候疗效评估治疗前症候评分平均值为9. 28±3. 73,治疗后为6. 02±3.46, p<0. 05,治疗前后有差异。3. 3生活质量变化入组患者经加中药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244例(77.95%),稳定46例(14.70%),下降 23 例(7.35%)。4.雌二醇水平治疗前雌二醇水平平均值为11.88±4.56pg/ml,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平均值为11.81±4.50pg/ml,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药物去势组治疗前雌二醇水平均值为7.95±3.91pg/mL,治疗后均值为7.89±3.90pg/mL,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5.卵泡刺激素水平绝经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治疗前均值为58.02±10.42IU/L,治疗后均值为58.06±10.43IU/L,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前后无差异。药物去势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治疗前均值为5.16± 1. 71IU/L,治疗后均值为5.14 ± 1. 66,治疗前后比较p>0. 05,治疗前后无差异。6.导师常用中药频率统计导师常用辨证中药在入组患者处方中出现频率,其中黄芪出现频率最高,275例(87.86%);当归出现频率最低,9例(2.88%)。7.不良事件观察期内,共有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后恢复正常。余未见明显不良事件,肝肾功能异常者。结论1.本研究中应用的辨证中药对ER+/PR+乳腺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2.本研究中辨证中药对ER+/PR+乳腺癌女性卵泡刺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3.辨证中药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4.本研究中的辨证中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