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泛学科的议题,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都在寻找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方法。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将语言和生态研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统一思想的保护环境观念,如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生态语言学。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语言层面,较少探究语言背后的思维和受众的感受,因此将生态学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以对环保话语进行研究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小布什和奥巴马发表的关于环境问题的演讲中的概念隐喻、架构和语法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的语料库包括共和党和民主党语料库。其中共和党语料库包括了小布什2001-2008年的国情咨文中涉及环境的部分及与环境相关的演讲4篇,共计16774词;由于奥巴马每篇演讲字数较少,为保证语料字数一致,因此民主党语料库选取了奥巴马发表的与环境相关的演讲6篇及其2009-2016年的国情咨文中涉及环境的部分,共计16762词。本文采用了"Pragglejaz隐喻小组”(2007)和Charteris-Black (2004)提出的隐喻分析方法,并借鉴了Charteris-Black (2004)提出的“源域共鸣值”概念,对共和党和民主党语料库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小布什和奥巴马的演讲中典型的概念隐喻和架构分别是什么?(2)两者演讲中的架构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认知理据分别是什么?(3)小布什和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演讲中主要的语法隐喻有哪些?(4)这些语法隐喻背后隐藏的思维和动因是什么?本研究以Lakoff & Johnson (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2002,2004,2008)提出的架构理论以及Halliday (1985a)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小布什和奥巴马环保话语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语料库中,小布什和奥巴马都使用了如下五个概念隐喻“旅程隐喻、冲突隐喻、竞赛隐喻、商品隐喻、建筑隐喻”。在小布什的文本语料中,架构为“旅程架构、独立架构、安全架构、市场架构”,而在奥巴马的文本语料中,架构为“共情架构、合作架构、责任架构、前景架构、商品架构”;(2)由于两党道德模式的差异,小布什和奥巴马使用架构的不同认知理据如下:共和党的道德模式中含有很多破坏环境和造成气候改变的观点,而民主党的道德模式主张保护环境并且认为政府在环境问题的改善中承担必要的作用;(3)在语法隐喻的分析中,小布什和奥巴马都将目标词"environment"和"climate"较多的置于宾语或者修饰语的位置,而不是主语的位置;(4)该语法隐喻的使用表明了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更愿将环境作为被保护的对象而不是施事者。本研究超越了纯粹的语言分析,揭示了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与架构相结合所产生的强大的解释力与说服力,为我国政治家、新闻记者或环保主义者在宣传其环保政策时提供一些借鉴和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