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虽然我国通过政府管理手段,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食品市场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些年来连续发生的“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故,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食品安全具有公共属性,因此政府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然而,如何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理论指导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人类食物链的健康和安全,营造一个高效的监管环境,就需要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形成一个具有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严格的执法程序和科学的检测技术手段的一系列完善的监管体系,并且大力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食品监管,鼓励企业顺应市场规律。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有效、顺利地应对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切实确保食品安全,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介绍和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对策,从法律制度创新、监管主体创新、监管工具创新等角度探寻摆脱我国食品安全困境的途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正是政府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理论研究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而本文着重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角度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创新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以期望能够在理论层面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完善。第二部分介绍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从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食品监管体制创新的必要性,从而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进行详细剖析。这部分内容回顾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总结并阐述了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典型地区、典型城市先进的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并认真剖析我国现行体制的问题及原因,力图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从理论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创新的对策,从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主体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较为有效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整合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无缝隙的全程监管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社会监管机制等;并且提出倡导社会监管,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还要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相关设备等。最后总结了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概括了食品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阐述了完善及创新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几个重点方面,提出了应当完善食品相关法律体系、建立食品标准体系框架、完善食品监管体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合理分配监管权力、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具体措施和建议,并结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对我国的监管体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