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打断现象研究——目的、权力与打断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断是法庭话语中最常见的话语形式之一。本论文在目的原则理论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会话分析和目的分析的方法细致分析真实的中国法庭庭审语料,从语用会话分析的角度回答法庭话语打断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法庭打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二)法庭打断与权力之间究竟关系是怎么样的?(三)本研究对司法实践有何启示? 首先,论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于言语打断现象的研究,介绍了研究打断的不同方法和研究成果,及语言学界对法庭打断的研究。然后,在语用学及话语分析目的原则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以目的分析和会话分析方法为分析工具,对法庭话语中目的、权力和打断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了四点结论:(一)法庭打断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互动双方对目的实现的追求。(二)法庭打断的发生还必须有权力作为保证,此处的权力主要是法庭机构权力和法庭互动语境权力。(三)目的和权力是形成打断不可或缺的两个构成要素。(四)法庭上的恰当的打断无论在确保庭法语言、程序合法性方面,还是在补充、合作确保再现事实方面都是必要的。同时,在法庭上存在很多无端的打断,尤其以法官和公诉人为主,这些打断既不符合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也不符合正常交际的语用规则,这部分打断要极力避免和限制。 本论文在语用话语分析领域和司法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从语用话语分析角度看,本研究则揭示了法庭打断发生的根本原因——会话目的,和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权力,理清了会话目的、权力和打断之间的关系;其次,为使用目的原则研究法庭互动中其他语言现象提供了分析框架。从司法实践上看本研究证明了合适合法的打断在法庭庭审中是必须的;当事人通过恰当选择打断位置和打断方式有利于己方目的的实现。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美国的妇女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美国黑人女作家对美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七八十年代,一批黑人女作
美国作家伊迪斯·华顿以其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纽约上流社会及中产阶级人士的生活画卷。她对人物细腻又复杂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内心遭遇的精神危
本论文旨在揭示汉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两个民族学习成功和不成功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本研究对象共109人,其中汉族学生49人,维族学生60人。他们是来
《黑暗的左手》被认为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厄休拉·勒·奎恩最杰出的小说之一。曾获美国雨果奖与星云奖两大科幻小说之最佳长篇小说奖,同时也倍受争议。故事叙述的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