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变迁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大、中、小城市中。一方面,“城中村”住房建设杂乱无章,治安管理混乱,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重重;另一方面“城中村”又保留了许多的村落传统,延续着中国几千年的农村聚落文化。作为非城非村的居住形态,如何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仅仅推倒重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不仅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要求,城市发展、城市形象的要求,还是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城乡二元体制、贫富分化、阶层分化、保障低收入者居住等种种社会问题所要思考的。 本文以西安市依然保留独家独户布局形式,村落肌理依然存在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变迁为研究重点。以西安市西八里村为例,采用了实地调查、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对其居住形态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从空间形态与社会形态两方面阐述了“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现状,主要分析“城中村”的住房、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治安卫生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耕地的减少,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中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为依靠房租经济坐等收入的有闲阶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城中村”这种居住形态,本文以西安市现有的“城中村”为佐证,分析“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其发展演变的影响动因,比如城市的扩展,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冲击,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西安市现有“城中村”改造实践的经验教训,结合与“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相关的国内外经验,提出西安市“城中村”更新的原则和理念,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西八里村居住形态的现状提出分期推移式的更新构想。 最后结语部分,总结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更新的建议以及待解决的问题,为以后“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几何初步知识”拓展为“空间与图形”,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系统安排、板块学习,这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方面反映了对培养
可转换债券是介于公司债券与普通股之间的一种混合金融衍生产品。它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为数不多的西方金融创新产品之一。它与我们熟知的股票、公司债券、国债等相比,理论上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作为中国戏剧史的一座高峰,他的戏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刻画了精彩的人物形象;在题材、人物、情节、主题等戏剧形式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元
传统技艺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创意元素,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迁,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当前,传统技艺类非遗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传承困难、发展停滞不前
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是制约广大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两个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对二者进行调控,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生产目的,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在机动性、可靠性、运行效率和推进功率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船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数学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教学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
本研究以国内外学者对工业园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企业集群、区位发展、绩效评估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明确了工业园区模式界定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探讨了意大利、日本、苏州
桥面铺装是桥梁工程建设中一项复杂、关键的技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破坏现象在当前非常普遍,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目前我国现行规范对沥青铺装结构的设计主要从所用
当前,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灌溉用水不能增加,而粮食需增收的背景下,如何将有限的灌溉用水在作物不同生育期优化配置,以及对作物进行精量灌溉控制,使灌溉效益最高,越来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