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独木舟”——论彼得·多伊格的绘画艺术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多伊格是英国当代画坛最具影响力的油画家之一,同时他是继大卫·霍克尼之后,在架上绘画重新彰显独特生命力的艺术家。彼得·多伊格的作品中不仅蕴含着绘画性的回归,而且拥有着自己独具个人精神特色的绘画风格。其实早在1993年他就获得了约翰摩尔奖,1994年并获得了特纳奖的提名。在观念艺术渐渐式微的当下,这既是他个人创作的艺术特点,又是整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多伊格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观念吸引着当代艺术家和评论家。直到2007年,多伊格的作品《白色独木舟》以高价被拍下的同时,创造了在世欧洲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这才引起了全球艺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以“白色独木舟”的系列作品为线索,探究彼得·多伊格独特的绘画艺术以及对孤独情绪和人性的表达。笔者通过以下三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以当代艺术收藏家查尔斯·萨奇推出的“感性”和“绘画的胜利”两个展览作为开端,了解英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使其作为彼得·多伊格崭露头角的标志,随之又与英国当代青年艺术家(YBA)进行比较,发现多伊格绘画风格的形成及独到之处。第二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本章试图从精神、图式和审美三个角度寻找“白色独木舟”下暗藏的线索。精神线索:主要从多伊格“游牧”式的经历、电影《黑色星期五》产生的梦幻与恐惧以及当下人所不可避免的孤独与封闭三个方面研究。图示线索:首先从电影图像是如何转化成反复变形的独木舟开始研究,然后将经典的古典作品《密苏里州的毛皮商人》与“白色独木舟”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当代艺术家为什么喜欢画系列的作品进行深思。审美线索:主要将古典绘画与多伊格的绘画在审美上进行论述,以及对于世纪末情怀表达的不同体现。第三章,从野外空间的现代建筑、冰雪弥漫的北国风光和特立尼达的热带雨林三个角度对彼得·多伊格独特的主题选择进行分析,然后从弥漫的雪花、水平的分割和失控的斑点三个角度对多伊格迷幻神秘的绘画语言进行研究。  彼得·多伊格通过美艳的色彩搭配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在层层覆盖的颜色和交错的肌理变化中呈现出迷幻的视觉效果。作品中那些带有强烈个人印迹的主题选择,将观者引入了一个个从未探寻过的领域,绚丽迷幻的色彩蒸馏出现代人眼睛无法忍受的诱惑。同一主题的反复变形让原本普通的题材更加神秘莫测,然而孤独的情绪却如出一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情绪或许是消极的、黑暗的、无助的,而从多伊格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反而是一种积极的、激励的、充满希望的,多伊格更想用这些看似消极的元素来表现出内心意识的积极方面。用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以艺术的美激活人性的美。
其他文献
药师琉璃光宝宝佛2013年12月5日晚,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圆满落帷,当代翡翠艺术家王俊懿大师的年度人气新作《药师琉璃光宝宝佛》,经过数轮激烈竞争,最终以1200万元(含佣金1380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一机多用的创新功能使手机不再只是一个携带电话,而更多的是一个娱乐、生活、资讯的集合体。消费者手持一部手机便可实现移动电视、移动上网、可视通话
吴昌硕作为海派书画领袖之一,也是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在时代的推动下,取传统之精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革新,用色上一改过去文人淡雅格调的色彩。纵观中国画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动画片场景设计通常安排在动画片整体创作的前期,是动画片设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动画片中角色起到主体的作用,剧情是动画片场景所需围绕的基础,动画片场景包括了跟角色
针对麻阳苗族自治县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加快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创新,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民生为根本、以利益为导向、以环境为依托
文化的识别性最能代表场所的特性,经典的文化因子主导的景观空间能将人文情怀极大的表现出来,形成特色,但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宜人化原则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设计.通过文化
我与刘海粟、夏伊乔两位老人认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四人帮”垮台不久,海老应文化部长黄镇的邀请到北京来开画展。有一天,海老与夏师母两人突然到我中国艺术研究院(
随着视觉传播的日渐发展,电视已经作为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稳步发展,各省的卫视频道在近年更是在茁壮成长,大有赶超之势,在当今传媒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