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征税意味着资源从企业单位和个人向政府转移,这种转移必然会产生成本。税收成本作为税收活动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客观的经济范畴。作为经济范畴,税收成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税收法制建设的完备程度,税制结构的选择,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收成本的认知、关注程度,人力资源的配置、纳税服务质量等因素制约。因此,税收成本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对税收成本的认识和研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都落后于西方国家。从17世纪英国学者威廉·配第首次提出的税收“节省”标准,到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最少税收费用原则,及20世纪以来众多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公平与效率”的税制优化理论,不仅丰富了税收理论,而且对完善优化税制设计,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税收成本大多在1%-2%之间。相比之下,我国对税收成本的认识和研究比较滞后,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成本理论体系。在税收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只关心税收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注重从政府角度研究税收,缺乏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中去分析和把握税收,一直把税收单纯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手段,忽视其对经济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各项工作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不考虑征税过程的成本代价,不讲税收的经济效率,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无本治税”观念根深蒂固。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测算,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平均在4%以上。目前,我国在税收成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对税收成本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追求税收效率最大化”,便成为衡量税收工作的重要尺度,也是当前税收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的总体思路:从成本概念着手,在界定了税收成本概念的基础上,选定征收成本为研究对象,从征税的角度审视目前我国的税收成本,对征税成本的运行状况通过实证的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较为客观的描述,分析了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指出税收成本的变动趋势和特征,提出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的对策思路。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定义税收成本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税收成本的分类,明确税收成本与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以西方税收成本理论为研究问题的依据,运用税收原则理论、税收优化理论、税收管理理论等对税收成本进行比较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中找出税收成本运行的规律,为寻找降低税收成本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从基本指标、特征性指标和用途性指标三个方面,对衡量税收征税成本的常用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征收成本率和人均征税额是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的两个指标。第二部分通过对征税成本的国际比较,发现规律,总结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三部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用大量的数据和相关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从经费支出的用途和范围,分析了中国征税成本的特点,并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税制、税收征管信息化和税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征税成本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税收征税成本的原则和思路。第四部分从税收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角度,尝试设计了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征税成本核算,将成本企划理论引进税收成本管理之中,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通过C-D函数来检验税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