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氧化铟氧化锆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高选择性加氢制甲醇是CO2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氧化铟基催化剂由于其超高甲醇选择性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但这类催化剂的活性和成本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控制。向氧化铟中加入氧化锆是一种可行策略,既可以降低铟相对含量、减少成本,也可以提高催化活性。本文设计了铟锆氧化物固溶体负载的金催化剂,发现其具有优异的CO2加氢制甲醇催化活性。在573 K和5 MPa下的甲醇时空产率为0.59 gMeOH h-1 gcat-1,CO2转化率为14.8%,甲醇选择性为70.1%。经过表征证明,锆的引入可以降低表观活化能,稳定氧化铟的结构,增加氧空位的数量,并能增强CO2吸附。与铟锆氧化物固溶体表面强相互作用的金纳米颗粒增强了H2的解离,有利于氧空位生成。本文还研究了氧化锆晶型对In2O3/ZrO2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我们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的无定形氧化锆(a-ZrO2)。在CO2加氢反应测试中,In2O3/a-Zr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甲烷选择性,In2O3/m-ZrO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CO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后续表征表明无定形氧化锆载体表面存在较多羟基基团,这使得In2O3/a-ZrO2样品能在载体表面吸附CO2生成较稳定的碳酸氢盐。通过进一步加氢,In2O3/a-ZrO2样品能在得到甲醇的同时产出一定甲烷。
其他文献
酶-光偶联人工光合过程作为一类典型的绿色生物制造过程,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危机等问题,进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酶-光偶联人工光合过程通常需昂贵的辅酶NADH充当“能量货币”进行能量转移和物质转化。因此,构建绿色、高效的光催化NADH再生体系,是提升酶-光偶联人工光合过程总效率的关键。本论文基于“三合一”策略制备了共轭有机聚合物涂层,通过协同强化光催化过程中载流子产生、传递与利用三个
学位
近年来,二维材料的兴起为超薄膜的制备提供了可能。其中,氧化石墨烯(GO)一种石墨烯衍生物,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长径比(1500-45000),已经成为制备超薄膜的主要构筑单元。GO膜的厚度可以从数十纳米精确调控至原子尺度,同时GO纳米片通过组装过程形成的层板结构为跨膜传递的物质提供规整的传递通道,片层间距实现对分离物系的精确筛分。然而,在GO膜内,沿GO纳米片水平向以及相邻GO纳米片见纵向传递的通道曲
学位
氢能是支撑起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的最佳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是实现高效清洁生产高纯氢气的重要途径。为了推进电解水工业化大规模产氢,开发在实际应用的严苛条件下,即大电流密度(>500 m A cm-2)和高温(工业电解温度60-80°C),具有优异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的全解水催化剂,仍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基于成本低廉、催化潜力突出的铁系金属磷化物,通过对泡沫金属基体的设计优化,构建了具有工业
学位
以乙醇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1,3-丁二烯,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拓展非石油路线制备1,3-丁二烯具有重要意义。杂原子分子筛以其特有的孔道结构和金属杂原子Lewis酸位点,在催化乙醇制1,3-丁二烯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解决由于其单一本征微孔结构所导致的催化剂稳定性差和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本论文通过在Zr-β分子筛催化剂中构筑介孔来提升催化乙醇转化制1,3-丁二烯反应的活性和稳定
学位
纳滤作为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目前,高性能纳滤膜的发展面临着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膜污染问题。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的制备是行业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构筑超薄疏松的分离层结构和亲水微区与低表面能微区相结合的表面结构,可有效提升纳滤膜渗透性和抗污染性能。石墨烯量子点(GQDs)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边缘富含羟基、羧基亲水性化学基团,为实现功
学位
渗透蒸发是一种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膜技术,其不依靠热力学平衡分离液体混合物,适用于共/近沸物、异构体以及热敏物质等分离。其中,膜材料是渗透蒸发技术的关键。二维(2D)材料具备各向异性,高横纵比及高比表面积的优势,其作为杂化膜填充剂可克服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本文将2D材料引入海藻酸钠(SA)中制备杂化膜,通过2D材料取向调控在膜内构建垂直传质通道,获得高性能乙醇脱水分离膜,
学位
作为合成气间接制乙醇工艺的关键步骤,二甲醚(DME)羰基化制乙酸甲酯(MA)这一反应吸引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微孔结构的扩散限制,这一反应的催化剂丝光沸石(MOR)在DME羰基化反应中容易积炭失活。引入介孔是提高分子筛催化性能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多级孔MOR的合成仍然存在合成方法复杂、合成周期长等问题。此外,合成的分子筛多为粉末,在工业应用中需要使用粘结剂成型,但是粘结剂的引
学位
以移动通信设备、电动汽车、电网储能设备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子电动产品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电动汽车的发展更是对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硫电池因其理论比容量(1675 m Ah g-1)远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且硫单质储量大、毒性小、价格低,被认为是跨越当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中500 Wh kg-1能量密度瓶颈的新型电池体系。然而目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阻碍着锂硫电池的工业化进
学位
CO2是一种储量丰富、无毒、廉价的C1资源,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其转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CO2的还原功能化反应,在实现CO2功能化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能量的积累和储存,被认为是减少对从石油资源获取高值化学品依赖的有效途径。虽然CO2的还原功能化反应已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但是在还原功能化产物化学、区域及立体选择性的构建方面仍然具有很大挑战。本论文基于CO2催化活化的基本原理,采用不同的调控策略,分别实
学位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作为清洁能源的燃料电池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功率密度高,无污染,被认为是首选的洁净高效发电技术。开发高性能质子交换膜是提高燃料电池效率的关键。在传统聚合物膜中,质子传递通道以任意取向曲折存在,导致质子传递路径长、效率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具有结构规整、孔道有序、孔径可调等优点,为开发高效质子交换膜提供了新材料。本研究以二维离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