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哺乳期正畸牙移动雌激素、骨密度变化及IGF-1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ucao_xk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Wistar大鼠哺乳期正畸实验动物模型,检测1正畸加力后哺乳期不同阶段血清雌二醇水平,以及胫骨近端骨密度;2正畸加力后哺乳期大鼠牙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情况。探讨哺乳期正畸治疗雌激素、骨密度的变化,以及IGF-1的不同表达对牙周改建的影响,为哺乳期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50只及雄性大鼠20只,3月龄,220±20 g,SPF级,繁殖饲料喂养。50只雌性大鼠随机抽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下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哺乳加力组、正常加力组、哺乳不加力组,每组15只。每组按7天,14天,21天时间段又均分为三小组,每小组5只。建立哺乳期大鼠模型。在哺乳加力组和正常加力组大鼠的上颌切牙和右侧第一磨牙之间安装正畸牙移动装置。于各时间段的最后一天将各组大鼠处死,取左侧胫骨检测近端骨密度(BM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分离出带有周围牙周组织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组织块,固定和脱钙后沿近远中方向制作组织学切片。切片经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用IPP5.0软件对第一磨牙张力侧IGF-1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在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对牙周细胞IGF-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无论正畸治疗加力与否,哺乳期大鼠血清E2均低于正常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哺乳期大鼠血清E2水平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能引起哺乳期及正常大鼠血清E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正畸治疗加力与否,哺乳期大鼠胫骨近端BMD均低于正常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哺乳期大鼠BMD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加力能引起哺乳期及正常大鼠胫骨近端BMD发生变化(P>0.05)。3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均有IGF-1阳性表达,主要表达部位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成骨细胞(OB)和破骨细胞(OC)的胞浆。除此之外,骨陷窝、牙髓细胞、牙周膜间质和骨吸收陷窝的边界也有表达。4无论正畸治疗加力与否,哺乳期大鼠张力侧牙周组织中IGF-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大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哺乳期大鼠张力侧IGF-1的表达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能引起哺乳期及正常大鼠张力侧牙周组织IGF-1表达增强,于7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验证实哺乳期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胫骨近端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大鼠。加力能引起哺乳期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增高。2实验证实哺乳期大鼠牙周组织IGF-1表达下降,低于正常大鼠的表达。加力能引起哺乳期大鼠张力侧牙周组织IGF-1表达增强。提示IGF-1参与了正畸力引起的牙周改建过程。3本实验哺乳期大鼠正畸治疗牙移动可以进行,但要考虑到骨密度下降、力值大小、间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将模拟牙菌斑生态环境,通过人工口腔动态模型,以棱柱状nano-HA、球状nano-HA、胶体态nano-HA、混合态nano-HA及氟化钠为实验组,研究不同nano-HA对人工菌斑形成及对早
目的:  利用LbL技术在碱处理的纯钛表面构建载AgNPs的CS-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并对其理化性能、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探索一种有利于牙龈胶原纤维附着且具有一定抗菌
髓室底穿通是指由于牙髓治疗,病理吸收或龋坏等原因造成的髓腔和牙周组织的联通。髓室底穿通是牙髓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可导致穿孔区牙周纤维破坏和重建,牙槽骨、牙骨质、牙本质
本文闡述有关赤铁矿、假象赤鉄矿和磁鉄矿的浮选性质以及它們与一些药剂的相互作用的資料。研究工作包括:直接浮选試驗;用高錳酸鉀微量法研究在各种介质中捕收剂在鉄的氧化
目的研究恒磨牙根尖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根尖孔的数量、形状、直径大小和副根尖孔的数量。方法收集800颗符合纳入标准的上下颌恒磨牙,经1%亚甲基蓝染色后,使用体视显微镜在镜下
研究背景  许多正畸患者都担心固定矫治器引发的身体和社交不适。为了减少可能的牙齿和牙周并发症,包括牙根吸收、患龋率增加。医生正在积极探索缩短正畸治疗时间的方法,以期
目的和意义:本实验采用多种粘接系统与光固化系统分别进行组合,与不同的复合体材料联合应用于离体乳牙,模拟临床充填治疗。并对各组合治疗后的边缘密闭性、操作时间、临床操作复
目的:  通过试验,分别对于放疗前、后,应用重组牛碱性细胞生长因子(rbFGF)于口腔黏膜,观察rbFGF对放射性口腔粘膜炎(RTOM)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2015.04-2016.04月于
目的通过比较生物陶瓷类封闭剂i Root SP、环氧树脂类封闭剂AH Plus和氧化锌丁香油类封闭剂(Zinc Oxide-euqenol,ZOE)的抗微生物作用、侧支根管以及根尖封闭性能,对三种封闭
Ig分子在OSCC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意义免疫球蛋白(Ig)是免疫细胞受到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产生的重要免疫分子,其来源仅限于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