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与纳比派作品中的花卉表现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k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卉在西方油画的发展中,从早期具有装饰点缀作用的附属部分逐渐成为画面比较重要的表现内容,因其鲜艳的色彩与美感,特别是在印象派和纳比派画家的作品中有诸多表现。本文以印象派与纳比派作品中的花卉表现为主要研究内容,对两个派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家寄托于作品中花卉的不同情感进行分析,使作品中的花卉表现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作品中的“花卉”就好似一个“符号”,都能够带给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的许多灵感以及情感表达上的诉求。印象派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致力于探索用肉眼观察方式去描绘事物,对大自然的光色认知是敏锐的,笔触更是跟着光色变动记录的,呈现的是当下某一空间景象中花卉在特定时刻的描绘。后印象派的作品中的花卉则突出了画家的主体性和主观表现。纳比派在继承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一些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纳比派艺术家相较于印象派是更为主观地对作品中花卉的色彩、用笔、空间进行概括、调整处理,使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画家超越肉眼所见世界的表象反映出来的内心世界。纳比派作品中的花卉运用色彩与笔触的不同结合手段,使空间表现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有平面装饰效果,又融合了具象的特征与抽象表现,使其形成的独特韵味。花卉的色彩和造型具有超越一般事物的感染力,两个派系画家对花卉的表现在提升作品美感的同时,也寄予了个人的情感表达。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土壤镉(Cd)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杉木作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南方优势树种,了解其对Cd的吸收、转运和解毒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树种耐镉机理。本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盆栽实验,分别设置5个梯度Cd添加:0,25,50,75,100 mg·kg-1。通过测定杉木生长形态、生理生化、各组织及亚细胞组分Cd含量、转录组
学位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是我国本土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市,随后在日本、朝鲜、缅甸等国也发现有虫害暴发,被列为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近年来已入侵到一些欧美国家。而目前,我国现有的防治措施难以对星天牛产生有效防治。宁波海防林间虫口密度调查发现,青皮垂柳受星天牛的危害较为严重,往年被危害的青皮垂柳受星天牛啃食更为严重。本文采用行为观察方法,研究星天牛危害习性和行为特
学位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国际化趋势不断显现,对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接待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旅游类专业的学生作为旅游行业的常备军,对提升我国国际旅游接待水平、促进旅游业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业界输送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已成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旅游英语》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帮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提升英语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大多数
学位
<正>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政策持续加码,机器人行业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性能钕铁硼是机器人伺服系统核心材料,随着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稀土永磁行业有望迎来新增长极。
期刊
在我国现代美育历史当中,丰子恺凭借着独具一格的美育思想和丰富的美育实践在教育界中卓然而立。丰子恺美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不仅有着对新文化的向往和西方先进艺术精神的汲取,表达着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描绘,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滋润,体现着对民间艺术文化传统的追寻和体认,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着中国文化理想和审美境界。此外他注重艺术实践和国民的美育,组织发起创立”中华美育
学位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酸化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植物-土壤反馈(plant-soil feedback,PSF)在植物个体及其种群应对土壤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作为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较强菌根依赖性,在弱酸土壤中也能良好生长。然而,关于土壤酸化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对无患子生长
学位
“双减”政策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内容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业与校外培训的减少使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与空间得到了增加。本文对“双减”政策提出后家校合作助力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进行详细阐述,有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提升、身体素质的强化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共同体思想、世界交往理论、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宽广视野,积极扬弃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等传统观点,是推进全球治理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因此,探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旨归,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难以绕开的时代课题。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具有全局眼光和世界视野的前瞻性思想,富有远见和深刻内涵,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为共建美好世界的愿景提供了科学指引。从历史逻辑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顺应了全球化浪潮,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从实践逻辑看,当今世界局势仍然复杂,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期刊
对农民生活状态的描绘从古至今都具有着重要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1525-1569)农民题材作品的表达具有其独特的情感价值观与观察视角。本文旨在探究彼得·勃鲁盖尔将农民作为绘画创作的第一视角对农民题材作品进行描绘与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彼得·勃鲁盖尔农民题材作品再现十六世纪尼德兰的历史风貌与物质生活,寻找其绘画创作思路中的特点。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借鉴并延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