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诉讼程序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ina0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事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其有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与个人情感、家庭亲情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相关。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它的和谐稳定不单单关系到案件当事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妥善有效的解决家事案件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家事案件本身的私隐性、人身属性、涉及情感性和对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性,以身份关系的家事案件为调整对象的家事诉讼,在案件受理范围、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与一般的民事诉讼有所区别。然而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无法可依,在处理家事案件时仍适用的是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适用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处理家事案件,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第一,一般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方向是吸收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给予当事人充分的主导权,当事人需就证据和自身主张进行正面的辩论。家事案件的当事人属于有亲密关系的家庭成员,激烈的庭审方式并不利于妥善解决家事纠纷。第二,一般民事诉讼中除法律规定的民事案件外适用公开审理原则。家事案件大多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采用公开审理的方式不利于保护家庭成员间的个人隐私。第三,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追求效率,要求“速战速决”可能让原本能够以平缓的方法得以解决的家事纷争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其他社会问题,破坏社会秩序,这对于维护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毫无益处。所以,应该根据家事案件特殊的性质和特征设置适合的家事诉讼程序。
  本文内容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阐述了家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理论。主要从家事诉讼的界定及其范围、家事诉讼程序的界定及其特殊性以及该程序的法理价值等方面对家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理论作了梳理,阐明家事诉讼程序的性质、特性,以便设置与其相适应的诉讼程序。
  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设置家事诉讼程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要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从家事诉讼程序立法规定的不足、家事案件日益增多但缺乏相应的家事诉讼程序等方面论述我国设置家事诉讼程序的必要性。同时,从家事诉讼程序设置的理论基础、民众诉讼观念的转变、司法实践探索以及域外成功经验论述了我国设置家事诉讼程序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域外家事诉讼程序的比较与借鉴。主要介绍了其他国家、地区家事诉讼程序的相关制度,包括立法体例的筛选、家事审判庭的人员配置、检察官参与制度等。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可供我国参考借鉴之处。
  第四部分是建构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设想。首先,应该根据家事案件的特殊性确立贯穿我国家事诉讼程序整个过程的基本原则。其次,提出符合我国基本情况的家事诉讼程序的一些构建设想,包括立法体例的筛选、案件范围的确定、具体的管辖权归属规则、审判机构、证据规则、调解程序以及具体的庭审规则等七个方面。
其他文献
期刊
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科学有效的余融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保证银行业健康、持续地运行,而且可以降低防范风险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活动刚刚起步,风险管理的对象还只是局限于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很少涉及操作风险,本文在对《巴塞尔新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