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钛酸钡系电子功能陶瓷的制备方法与功能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关注。我国对钛酸钡陶瓷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开展。本论文针对钛酸钡功能陶瓷在制备工艺以及组织和性能关系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固相烧结作为制备钛酸钡电子功能陶瓷的基础,以宽带CO2激光烧结作为制备钛酸钡电子功能陶瓷的最终手段。利用激光粒度仪、XRD、OM、SEM、TG-DSC及振簧式静电计对样品进行组织性能表征。首先,利用球磨机对原始混合粉末(BaCO3+TiO2)进行不同时间的球磨。并通过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球磨时间对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球磨时间的粉体性能确定最佳球磨时间为16h。其次,在确定了最佳球磨时间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激光烧结工艺参数对粉末进行烧结。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钛酸钡功能陶瓷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宽带CO2激光烧结BaTiO3陶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600W、V=60 mm/s、f=315mm。激光烧结得到的钛酸钡陶瓷其四方相含量最高可达88.9wt.%、居里温度提高至125.9℃、陶瓷致密度为ρ=5.5g/cm3。最后,在最佳工艺参数的条件下,本论文选择了两种元素用激光烧结法对钛酸钡陶瓷进行掺杂。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掺杂对钛酸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分别掺杂不同含量Ca2+和Y3+的钛酸钡陶瓷其结构不变;Ca2+的掺杂抑制了陶瓷晶粒长大,改善了BaTiO3陶瓷的温度稳定性,防止六方相的生成,提高了居里点;Y3+的掺杂使BaTiO3陶瓷组织致密;随着Ca2+、Y3+掺杂量的分别不断增加,室温电阻率呈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Ca2+=5mol%、Y3+=0.45mol%时,室温电阻率分别达到最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