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实施由沿海至内地的梯度式展开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活动不断向东部地区集中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经济集聚的外部效应对宏观区域经济增长乃至微观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检验与证明。与此同时,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以及近年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提出,基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集聚外部性与企业经济贸易活动的关系成为热点研究话题。为此,本研究将空间外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详实地从出口的广度和深度这两大方面来考察空间集聚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首先,本研究根据理论推导和分析判断企业出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与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由于外部经济和市场拥挤这二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而呈现先扬后抑的倒U型特征和趋势。随后,本研究运用Heckman两步法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市的空间集聚对当地制造业企业出口参与广度和深度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其中,本研究以出口二元边际来反映企业出口参与的广度,以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来衡量企业出口参与的深度。研究结果显示,空间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拥挤效应导致中国企业的出口参与和空间聚集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的空间集聚程度尚未达到最优水平,绝大多数企业的出口二元边际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仍处于随着空间集聚提高而扩张的阶段。此外,在区分企业所处区位、行业以及所有制之后发现:空间集聚对我国东部地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以及外资企业出口参与广度的影响均表现出相似的倒U型特征;而在出口参与深度方面,空间集聚对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以及非国有企业出口参与深度的影响表现出相似的倒U型特征。最后,本研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继续加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的经济活动集中度;(2)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各区域空间集聚与企业出口参与之间的均衡发展;(3)加快落后产业的技术升级,实现产业间的协同发展;(4)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我国整体市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