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中国文化观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传教士东来不仅带来了天主教文化,也带来了西方科技.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传教士也将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介绍给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共同发展.本文试图根据传教士关于中国的论述来探讨中国文化在传教士眼中的形象,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中国文化.传教士历艰涉险东来,却遭遇始料未及的传教磨难.紧闭的中国国门,禁锢的华人心理,使他们不得不探索在中国传教的新路.适应政策的实施使他们更多地接触了浸润儒家文化的士大夫阶层,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深刻了许多.他们赞叹中国地大物博、政治良好、秩序井然,文化灿烂,是一个礼仪之邦.但同时也批判了中国文化中的落后内容,如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迷信盛行,中国人妄自尊大等.早期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多是赞叹,后来的传教士则对此多了一些理性思考.西方传教士的中国文化观是不断发展的,他们关注的多是中国的精英文化,以基督教文化为基准看中国文化等均是他们的中国文化观特点.由于个人、组织、国籍及传教活动情况的不同,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及理解也有差异,发生于清初的关于中国礼仪问题的争论则是其集中体现.
其他文献
西汉是一个封建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在其统治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皇帝出巡活动频繁,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就有上百次之多。尤其是前期与中期的巡幸活动,对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随着现代木结构逐渐成为新的热点,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木材受火时的微观结构变化、炭化速度进行总结;把国内外学者对木构件、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