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或微米添加剂对铜-石墨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以纳米铜、纳米银、微米铜、微米镍为添加剂的四种铜-石墨复合材料试样,首先将添加剂含量为3%的每种复合材料,采用770℃、800℃、830℃、860℃四种烧结温度进行烧结,并依照国家标准中关于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测量了复合材料试样的几项主要性能,进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抗弯强度和硬度均增大,电阻率减小,最佳烧结温度为830℃,温度高于830℃后,四种复合材料的强度增加变缓,硬度则出现下降。其次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四组添加剂含量不同的纳米铜-铜-石墨、纳米银-铜-石墨、微米铜-铜-石墨、微米镍-铜-石墨复合材料试样,经最佳烧结温度烧结后,根据国家标准测量了试样的密度、电阻率、硬度及抗弯强度,并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添加剂含量和种类不同时对铜-石墨复合材料静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添加剂能有效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性能,而纳米铜添加剂的效果则不甚理想。微米铜添加剂对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影响不大,微米镍的加入不利于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最后,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滑动速度为10m/s,载荷为4.9N的干摩擦条件下,对四种添加剂含量分别为0%,3%,5%的四组复合材料电刷,进行36h机械摩擦磨损试验,测量了各电刷的磨损量和摩擦系数,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含添加剂的复合材料电刷的摩擦系数比不含添加剂的复合材料电刷要大;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微米镍-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增大,其它三种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先增大后减小。
其他文献
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Mg-Zn-Y 合金中准晶相的影响,探讨了准晶相的生长过程和形成机理,冷却速率对Mg-Zn-Y 准晶相显微组织的影响,冷却速率对准晶相热力学及动力学性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开发适合于农村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成为治理城乡环境的紧迫任务。做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实践证明,人工湿地是
由于脉冲澄清池具有对水量、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差等特点,在运行中往往会发生出水浊度超标的情况。针对这些局限性,国内已有学者对脉冲澄清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这基础上对脉冲
作为传统介电型吸波剂的炭黑已经有较成熟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吸收频段窄、吸收性能差等缺点。羰基铁能够在在低频下很好的吸收电磁波,但在高频段的应用中受限。因此本文以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