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对脾虚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价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A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和氯雷他定组,穴位贴敷组予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氯雷他定组予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每天1片,连续治疗4周。主要结局指标为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次要结局指标为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鼻症状总分表(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s score,TNNSS)、血清总免疫球蛋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总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价;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整个研究期间详细记录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型AR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穴位贴敷组和氯雷他定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1次治疗,最终完成试验64例,其中穴位贴敷组32例,氯雷他定组32例,共脱落和剔除6例。2.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构成(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活质量:RQLQ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QLQ量表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QLQ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的RQLQ量表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患者随访时的RQLQ量表低于氯雷他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①鼻症状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伴随症状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伴随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N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的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NN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NSS评分均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的TN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①血清总IgE: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OS总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EOS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OS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穴位贴敷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43%,氯雷他定组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两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可以改善脾虚型AR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口服氯雷他定疗效相当,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口服氯雷他定;2.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可以缓解脾虚型AR患者的鼻症状和鼻伴随症状,与口服氯雷他定疗效相当;3.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与口服氯雷他定对脾虚型AR患者的血清总IgE、EOS总数均无明显影响;4.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与口服氯雷他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