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处理典型中低浓度城市污水的现场中试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六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我国已经备受瞩目,并已发展成为限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控制和治理氮磷污染是解决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然而,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已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技术优化变得十分必要。本课题以探究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生物脱氮除磷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枣庄市薛城区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以强化污水处理生化单元脱氮除磷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中试和投产性脱氮除磷试验研究,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技术依据以及为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法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数据。1.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技术的小试试验研究表明:(1)为探究不同曝气时间投加铁盐对氮、磷的去除影响,分别考察曝气30min、曝气35min、曝气40min和曝气45min时投加铁盐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曝气40min时投加铁盐的处理效果最佳。对NH3-N、CODCr、TN、PO43--P四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98.0%、86.5%、55.6%和99.4%,其平均偏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四项统计分析中表明数据离散度和稳定度的数据亦表明在曝气40min时投加铁盐的处理效果最好。(2)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溶解氧控制范围为3.5~5mg/L。当DO为3.5~5mg/L时,NH3-N、CODCr、TN、PO43--P的去除率分别93.0%、90.1%、60.3%、96.5%;此时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硝化率和除磷效果较其他条件下最高。2.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技术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表明:(1)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的脱氮除磷能力显著优于普通活性污泥。相同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对COD、NH4+-N、TN、PO43--P的去除效率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分别提高6.9%、8.9%、15.8%和39.8%,且去除效果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更加稳定。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较普通活性污泥更高。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比硝化速率和比反硝化速率分别提高了30.2%、41.9%。较高的比硝化速率和比反硝化速率使得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在相同的污泥负荷条件下可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以增加系统处理量。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好氧吸磷反应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更迅速、彻底。系统稳定运行后,复合铁活性污泥系统对COD、NH3-N、TP、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08%、97.24%、91.62%、39.56%,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分别提高6.12%、5.23%、37.81%和10.3%。(2)通过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强化该污水处理厂,出水COD、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9%、96.43%、79.48%,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分别提高了4.7%、7.3%和25.6%。
其他文献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水环境问题,2007年我国太湖的蓝藻爆发以及2008年山东半岛沿海的浒苔事件更是引起广泛关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的机理虽然复
目的优化海藻酸钠和CaCl2对硝基还原假单胞菌SP.001细胞的固定化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通过包埋法固定化谷氨酰胺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固定化细胞制备条件进
经济活动的时间形式具有一维性和瞬时性.必须善抓时机,搞好经济决策与经济预测,充分利用时间,尽量节约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与范围中进行,必须维护人类生存的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商业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随着工业向信息时代的过渡,“设计是生产力”的观点越来越被认同。它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设计文化形式的内涵,促进了设计观念的变革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辨识是中医药现代的关键问题,但当前对中药复方的基础性研究往往套用西药的研究思路,而忽略中药复方的复杂性与机体的复杂性,割裂了成分与体内过程、药理活
针对塔河油田上部沉积岩地层具有欠压实、胶结差、可钻性好、弱膨胀、强分散的特点,分析了使用聚合物钻井液在该井段易发生起下钻遏阻或粘卡事故的原因。认为,在目前尚无更适合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性物质含量过高。控制氮、磷等营养性物质进入水体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的
目的:1.研究在氟西汀及地昔帕明的作用下联合式学习记忆模型小鼠记忆维持和消退的行为学特征。2.利用电生理的方法探究氟西汀作用下联合式学习记忆模型小鼠记忆维持和消退在大脑桶状皮层的神经基础。方法:1.行为学实验:联合式学习记忆模型的建立选择的实验动物是出生后16天的C57小鼠。实验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氟西汀组、地昔帕明组及联合用药组。利用多感觉刺激模拟器在进行小鼠右侧胡须5Hz的机械振动刺激的同时
为解决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激光介质产生的热效应问题,建立了端面绝热、周边恒温、界面热流连续的YAG-Nd:YAG复合晶体棒热分析模型。利用特征函数法和常数变异法得到了超
分子影像技术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伴随着新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