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增压器转子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体积、高转速已成为当前机械增压器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课题中的机械增压器在高速转动时经常出现转子刮擦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其齿轮转子系统进行动态研究,找出产生上述显现的原因,为机械增压器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齿轮转子系统乃是机械增压器最重要、最关键、最复杂的部分,转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机械增压器的动态性能。本文以改善机械增压器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为研究目的,在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1.0建立了与奇瑞0.8L发动机(372)相匹配的机械增压器转子系统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介绍了齿轮转子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简单的介绍了有限元法在齿轮转子动力学分析的应用。其次,为了为了找出机械增压器齿轮转子系统的共振频率,对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利用Block Lanczos算法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计算得出单转子和双转子耦合系统的前8阶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并且发现一阶临界转速在增压器的正常工作转速内,是其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重要原因。对耦合和非耦合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阐明齿轮副耦合作用对转子系统的重要影响。分别改变转子系统的支承刚度和叶轮的长度,研究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为机械增压器的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第三,对机械增压器齿轮转子系统的谐响应进行了研究,在系统上加载气体作用力和齿轮啮合力,仿真出弹性支承下耦合后的谐响应。通过谐响应分析发现机械增压器齿轮转子系统的最大位移为4.72×10-3mm,最大位移点在系统的滚珠轴承16003处。第四,分析了齿轮的啮合刚度对机械增压器齿轮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齿轮啮合刚度的变化对系统低阶的固有频率影响不大,但对系统高阶固有频率有较大的影响。齿轮啮合刚度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谐响应的振幅。第五,分析了齿轮啮合频率和系统共振频率的关系,发现齿轮转子系统除一阶、二阶共振频率不在啮合频率内,其他高阶的共振频率均处于齿轮的啮合频率内,这是造成机械增压器振动的另一个原因。然后在不考虑气体作用力的情况下,单独分析了齿轮激励力在共振频率内对齿轮转子系统的影响,通过仿真发现转子轴心的位移随着啮合频率的增加而变大,而且齿轮间的激励力主要影响齿轮转子的径向位移,对轴向位移影响不大。齿轮转子在齿轮激励下最大的位移不到7um,从而也说明了齿轮啮合激励对系统振动的影响有限。最后对机械增压器整机进行了动态特性测试试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壳体表面测试点振动位移的时间历程曲线和频谱曲线,找出了转子刮擦的原因。并对机械增压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机械增压器运转正常,基本消除了转子刮擦的现象。试验分析和仿真推论基本一致,这也证明了动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新疆电影与新疆本土电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是指在新疆拍摄的反映新疆人民生活的故事片;后者是指由新疆当地电影人创作的具有新疆独特文化内涵的新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城市地形地物等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如广州,每年地表覆盖的变化甚至达到40%~50%,因此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求越来越紧迫。
随着现代微波电子技术与现代雷达的飞速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继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电磁波污染已经成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第四大公害,对电磁辐射
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服饰文化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是现代服装设计师进行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也逐步成为国际时尚界的一种新追求。本文将针对现代服装设计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将可用资源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或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创造的财富占人类社会财富的60~80%。制造业经历了手工制作
室内火灾引起的温升和火源卷吸会导致室内外产生压力差,从而在房间的开口处出现流动:高温烟气的流出和新鲜空气的流入。竖向开口是建筑物内最为常见的开口,在火灾发生时会充
直线铸型机是有色金属铜、铅、锌、铝自动铸造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及生产成本。直线铸型机不规则振动和爬行导致铸锭产生表面波纹和“鱼鳞
<正>近年来,网络成瘾现象很受关注,主要是由于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日益风靡盛行,青少年将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网络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且无法自拔。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入分
由于特殊的微观结构,多壁碳纳米管材料拥有独特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同时,它表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能够克服传统吸收剂频带窄、密度大、吸收强度低等不足之处,在军
<正>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幼儿会出现任性、霸道等行为。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幼儿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幼儿宁愿自己拿着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