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土的剪胀性及扰动状态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土体本构模型大多是基于室内重塑土试验建立的。重塑土是实验室中用于研究土体性质的人工土体,在制备过程中,土颗粒的结构形态和土颗粒间的联结被完全破坏。由此建立的本构模型无法描述由土体结构性而引起的各种非线性行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土体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绝大多数都具有结构性,其变形过程中必然导致结构的扰动,难以用现有的弹塑性模型描述。因此,研究结构性土体的应力应变、孔隙水压力、屈服等规律,建立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将成为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对解决工程问题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以武汉市有代表性的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种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各种力学行为。 2、用改进的应力控制式常规三轴仪对重塑土和原状土在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所得的各种曲线进行了分析。 3、对结构性土的剪胀性进行了研究。 4、引入扰动状态概念,对剑桥模型进行修正,使其能反映土体的结构性影响。 5、介绍了修正的剑桥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将模型计算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我国地域广阔,软弱地基分布广泛,不良地质条件较多。为了满足地基的强度、变形及抗震等要求,对天然土层进行人工处理是基础工程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之一。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
以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为基础,发展了地震荷载作用下锚固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基于对数螺线破坏机构,考虑地震荷载、锚固荷载以及岩土介质的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均质边
为了适应球面网壳向超大跨度发展的需要,将巨型网格结构概念和传统球面网壳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球面巨型网格结构,本文以肋环型球面巨型网格为主要研究对象,对
室内土工试验在岩土工程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的研究往往需要试验加以验证和完善。在试验开始前,试样的制备环节对于整个试验的影响很大。因此,制备环节应尽
本文结合两个工程实例,对其静力性能、动力特性、地震作用和抗风性能等进行了研究。 应用子结构法理论,将上部结构刚度矩阵凝聚到基础,同时将采用D-P模型的地基土体弹塑性刚
带高位钢桁架转换层的建筑结构是一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虽然传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但构造和施工复杂,实际工程应用并不是很多,做的实验也比较少。目前,学术界和工
随着建筑业由以新建为主逐渐向新建与改扩建并重的过渡,既有房屋的增层改造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增层扩建可在基本不影响原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明显增大
基于可靠度理论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可靠性设计和评估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但目前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停留在构件和截面可靠度水平上,而工程中的结构大都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结构
本文以全饱和度范围红粘土的持水特性研究为主线,延伸探讨水化学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红粘土土水特征,同时初步探讨了微电子流测量土样含水量的新方法。研究工作一开始综合考虑了
蜂窝梁通过将H型钢梁沿腹板曲线切割,然后错位焊接制成。蜂窝梁不仅增大截面高度提高抗弯承载力,而且便于布置管道穿线降低建筑层高,广泛应用于厂房、车库、桥梁等大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