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在意象这个词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但这个词本身,并不是模糊和多义的,反而是表达很准确的。由字面来看,“意象”这个词由“意”和“象”这两个字组成:“意”字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心思,即意志、意念、思想、观念等;二是指人或事物所流露的情态,即情感、情绪、情境等。而“象”字就是形状、样子的意思。这两个字和在一起,笼统直观地来说,意象就是指由人的意念或情感产生出的形象,其中“象”指的是客观实在的物象,“意”在这个词中起着修饰“象”的作用,所以“象”也就不再是原来客观的物象了,而是被意念加工改造了的形象。总而言之,意象的含义就是“意”和“象”二字的复合,也就是认知主体将客观对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和特殊的情感活动相融合而产生于脑海中的具体形象,而且意象这个词的含义同时也是在表述其发生过程。正由于意象本身的含义,所以有必要弃置意象指代“表象”或“印象“的用法和规范限制意象指代“形象”的用法。审美意象的含义是审美主体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在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形象或图景。审美意象与艺术形象二者经常通用的原因应该有三方面:一是意象本来就是审美主体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在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或场景,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图景和画面。二是艺术形象中融入了作者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是有“意”的“象”。三是在具体的运用语言文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认知和评价中这两个概念不可避免的也是有必要的发生重叠。事实上,审美意象与艺术形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二者以及“形象”这个概念,在运用和理解时应该加以区分。讨论意象与意境的区别,首先要来说一下“象”与“境”的意思。“象”就是样子、形象、图景。意象这个概念在我国是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一个哲学概念,《周易》中的“观物取象”和“圣人立象以尽意”就包含了“意”与“象”的辩证关系,也说明了“象”的产生不仅是一个认识,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康德认为审美意象是人们对自然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第二自然”,意象就是典型。意象是中西方都有的概念,意象研究在西方同样也由来已久,并且被认为是研究文艺的重要方法。意象油画不仅有“意象”,还都体现了一种诗意的境界。从意象油画的字面来看,由“意象”和“油画”两部分构成,简而言之就是表“意”的油画。但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突出的”与“主体”,其原因:一是绝大部分艺术作品的完成都有审美意象的参与;二是绝大部分的艺术作品都体现情感与理念,所以可以看到,如果不强调“突出的”与“主体”,那么广义的意象油画概念就因为包含面太广而没有意义。总之,要讨论意象油画,首先要依据意象这个概念,但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个概念,我们看到,由广义的意象到审美意象再到广义和狭义的意象油画中的“意象”,是范畴由大到小,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人类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形式”与“具体”,表现与再现交替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西方现代画派有不少流派和作品可以归入广义意象油画的范围。象征是审美意象在艺术作品中最常见的功用。它的含义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事物暗示特定的人或事物,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寓意。意象油画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更好的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使中国本土油画在世界油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今后中国油画乃至世界油画的创新和发展都有着启发价值和推动作用。意象油画在国际上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关于它的探讨和实践也会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