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代词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时期,该书反映的正是这段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状况,又由于该书语言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因此该书在汉语史的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对《醒世姻缘传》语言的研究中,代词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本文以《醒世姻缘传》的代词系统为研究的对象,对代词进行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绪论。说明《醒世姻缘传》语言的性质,指出它是反映明末清初山东中西部方言的文献材料,概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代词进行界定,介绍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人称代词”。全文把人称代词分为五类: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反身代词和泛称代词。此章主要从语法功能、语境语用、语言接触等多个方面对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及其发展演变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二章“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可分为近指代词、远指代词、旁指代词和遍指代词。此章根据功能对近指和远指代词进行系统分析。“这”、“那”及其复合形式是指示代词中最为活跃的成员,在具体的篇章句法环境中其发展变化体现的也最充分,如“这”、“那”、“那么”在称代用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用法——连词用法。本章主要结合具体的篇章句法环境根据语义功能的不同对“这”、“那”(包括复合形式)基本用法和发展演变进行全面的论述。   第三章“疑问代词”。《醒世姻缘传》中的疑问代词,既有上古和中古汉语留传下来的,如“谁”、“那”、“几”、“何”、“奈何”等,又有近代汉语时期新兴的疑问代词,如“那里”、“那的”、“那些”、“多少”等。这些疑问代词既共存使用,又展现出明显的时代和方域特征。经过近代汉语后期的筛选,其中有些疑问代词成了历史的遗迹,有的则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此章主要依据其语义功能对各个疑问代词进行系统分析讨论。   结语。通过对《醒世姻缘传》的代词系统的描写分析,与现代汉语代词系统进行比较,得出以下认识:代词系统的传承性、复杂性;自身发展的新特点;地域色彩不明显;为重新认识现代汉语某些现象提供依据。   本文力图通过对《醒世姻缘传》代词系统的静态描写,勾勒出代词系统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程中的若干动态发展片段,希望能给研究的同仁提供些帮助。
其他文献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是革命战争年代湘鄂西苏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苏区人民舍身舍家,坚决革命的艺术写真,是苏区人民灵魂的呐喊,心灵的长啸。不仅具有很高的民间文学的学科研究价值
电视新闻短评类节目是在广播电视节目深入改革与创新下应运而生的。其通过语言来表达新闻内容,属于一种语言艺术。随着受众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新闻短评类节目也在全国迅速
“新左翼文学”是21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也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新左翼文学”受到了1990年代产生的“新左派”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又对中国的传统左翼文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变革转折的历史时期,清朝政府的昏庸腐朽,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历史上的民族隔离政策等,都对近代文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时期的东北诗歌创作,一方面表达了中国近代
蒙古语“副动词”作为动词形念变化中形式和意义都十分丰富且语法功能也互有微妙区别的一种重要范畴,一直受到国内外蒙古语学界的关注,是蒙古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