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凭借港口,实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提出建设宁波港口经济圈,旨在扩大港口的影响力,带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宁波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如何谋求发展就成了重要课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首先,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和整理,从港口腹地和经济圈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入手,从概念上对宁波港口经济圈进行梳理和阐述,得出港口经济圈是港口腹地和经济圈的结合,并得到港口经济圈的内涵和特征。同时,对通达性的相关理论和度量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得到利用距离度量法计算宁波在不同交通网络中的通达性。 其次,本文回顾了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历程,对宁波舟山港现状做简要分析,并对宁波舟山港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进行了概述,从途经交通线路和联运角度进行阐述。利用ArcGIS10.0对三种交通方式的宁波与其他节点的通达性进行计算,通过对圈层划分,得到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圈层结构,并依据每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进行圈层的划分,第一圈层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南昌、上饶、景德镇、黄山、鹰潭),第二圈层为湖北、湖南、江西(抚州、宜春、吉安、赣州、萍乡、新余),第三圈层为重庆、四川。并指出江西应作为宁波主要关注的省份,提高宁波至江西的通达性,拓展第一圈层范围。 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宁波港口经济圈空间通达性、实现圈层紧密联系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集疏运系统,以减少自然阻隔带来的两地联通的困难;二是推行多式联运,实现各种交通形式的无缝接驳,尤其是海铁联运,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带动内陆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