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的关于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刻板对象被迫应对自己遭受偏见的刻板印象威胁时,他们在相关目标中的表现会下降(Steele & Aronson, 1995)。本研究关注于消极刻板对象在何种条件下决策自己必须应对刻板印象威胁,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改变刻板对象做出的决策。研究包含4个实验,在每个实验研究中,笔者在女生被试完成一项数学测验之前,对其感知到的自己被偏见为数学能力较差的可能与否(possibility)以及可能性大小(probability)情况进行了实验处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在女大学生中是内隐存在的;(2)具有高数学认同的女生被试在数学测验被描述为诊断性时会引发刻板威胁,表现为同化效应,即相关目标任务表现下降;(3)女生知觉到自己遭受刻板印象偏见不仅是可能的(possible)并且可能性很大(probable)时会引发刻板印象威胁,导致目标任务即数学测验表现下降;(4)对刻板印象认同情况差异,不能改变刻板对象产生刻板印象威胁的条件,说明刻板印象认同情况并不是影响被试决策是否引发刻板印象威胁的原因之一;(5)刻板对象感知到刻板印象威胁发生不仅是可能的并且可能性很大时,只有与刻板印象威胁相关的目标任务(数学测验成绩)的表现下降,而与刻板印象威胁不相关的任务(言语测验)表现不受影响;(6)降低的期望不能解释刻板对象引发刻板印象威胁后导致的相关任务表现下降,故刻板印象威胁导致认知资源的消耗,从而产生同化效应;(7)刻板印象威胁导致相关目标任务表现下降,可能性比率k是二者间显著的中介变量,而是否给予唤醒的错误归因没有显著的中介调节作用。笔者进一步讨论了本研究结果在教育领域如何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有利于刻板对象群体有效学习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