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发展与学术传播密切相关,积极、有效的传播活动可以使学术点点星火终成燎原之势。创立于北宋中期,屡遭打击、压制的程朱理学在南宋时期的兴发,上升为官方统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得益于其学派扎实的、卓有成效的学术传播活动,它促进了理学被官方、学术界接受和认可。理学派对于教育和师道的重视和提倡,其学派所进行的发自民间的教育传播活动在理学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理学家开创的一些新的教育传播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们对于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于自身学术的坚定信仰和终生全力加以推广、历尽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学人学术精神的精华,其优良品质值得我们今人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南宋理学传播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南宋前期理学撼动新学的独尊地位,克服政治上的压力,开始在社会上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南宋中期理学教育传播活动繁荣、发展,出现了朱熹、张杭、吕祖谦等学术大师,并形成了闽、浙、湖湘三个学术传播的中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南宋后期,理学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上升为官方统治思想,并在权力的笼罩下进行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教师是教育传播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传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南宋理学教育传播的主导者可分为学术大儒、一般门人、无门派之见者三类,传播对象可分为求学的士子,为官的士大夫,及帝王君主。他们自身有不同的特点,在学术传播活动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南宋理学派传播学术的途径大大增多,书院与理学的结合为后世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种自由的,学术气氛很浓的教育机构是南宋理学家讲学传道的主要场所。而在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学术传播活动及书籍刻印、设祠祭祀等形式的采用,极大得丰富了理学家传播学术的手段,增强了学术传播的效果。 在传播学术的进程中南宋理学家逐渐廓清了理学思想的边界,强化了理学的主要学术宗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道统论、格物论,《四书》治学论的宣讲,增强了理学的说服力和可认知性,并与其他门派划清了界限。 南宋理学教育传播活动体现出了形式多样性、内容系统性、排他性强等特点,对于南宋理学的延续、发展、各地学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理学在南宋后期被确立为官方主导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