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频带扩展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字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中,因为语音采集设备、编解码方式和信道带宽限制等原因,语音信号的频带通常限制在0Hz~4k Hz的窄带范围,缺失了高频部分的窄带语音,在听觉感受上往往表现低沉且厚重,严重降低了语音的情感、说话人和发音辨识度。语音频带扩展技术旨在恢复窄带语音缺失的高频频谱,提高语音质量和清晰度。传统语音频带扩展技术大都是基于语音产生机理的源-滤波器模型,将语音频带扩展任务分为了高频谱包络估计和激励信号生成,如码本映射、高斯混合模型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等,由于这些方法的性能很大程度的受到声学特征维度影响,并且对窄带频谱和高频频谱的建模能力有限,重构的宽带语音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普遍兴起,越来越多的神经网络模型成功应用到了语音频带扩展领域,但是真正高性能和高效率的神经网络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便能在实际设备中得到便捷的使用。本文旨在提高神经网络模型在语音频带扩展应用中的性能和实时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语音频带扩展方法。针对神经网络在时序数据建模能力上的不足,使用扩张因果卷积神经网络,搭建了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来对时域窄带语音波形和时域宽带语音波形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建模,取得了较好的重构宽带语音质量;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往往求模型预测值和标签值之间样本级别的L1或L2距离作为模型的损失函数,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时频损失函数,能够促使模型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优化模型的训练,再次增强了语音频带扩展的性能。(2)本文提出了基于编解码网络的语音频带扩展方法。针对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庞大,算法复杂等问题,使用编码器网络对高维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解码器网络进行宽带语音的恢复,并在编码器网络和解码器网络中间的瓶颈层使用了长短期记忆网络,增强了模型对时序数据上下文关系的学习能力,取得了不错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得分。为了更全面的引导模型权重参数的更新方向,进一步提出了时频感知损失函数,提高了模型在时域、频域和感知域的拟合精度。(3)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频感知网络的语音频带扩展方法。时频感知网络同样采用编解码器结构,在编码器和解码器网络中均使用扩张卷积神经网络,在瓶颈层使用局部敏感哈希自注意力层,提升了编码器和瓶颈层对语音时序数据的声学特征提取能力,增强了解码器对宽带语音的重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提出了深度时频感知损失函数,取得了优于传统频带扩展方法和经典神经网络频带扩展方法的结果。
其他文献
学位
作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坝变形预测方法的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大坝变形数据存在非线性关系强和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传统的预测模型由于参数设置复杂,预测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的精度要求。因此,本文将机器学习中的极限学习机(ELM)应用到大坝变形预测领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蝙蝠算法(IBA)优化ELM参数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同时构建了基于蝙蝠算法(BA)和遗传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智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整个制造业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电缆制造行业也在追求产品生产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尤其是在电力传输、通信、航空航天等多个应用领域里,对电线电缆的线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的通信电缆更是未来通信发展的基础。而当前多数企业所使用电线电缆生产的卧式聚合物推挤机有着多种缺陷,主要为精度与稳定性不高、智能化水平较低,机器控制参数的调整是由技术员凭经验手动
随着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网络攻击频繁出现,传统的特征库以及通过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逐渐呈现出一些弊端,例如检测精度较低、数据特征提取较为困难以及数据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入侵检测领域,主要从神经网络模型参数优化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高效的入侵检测模型,提高检测精度。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BP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过程中随机初始化参数极
学位
云计算被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的一次伟大的革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任务处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云计算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云计算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软件和硬件资源虚拟成一个庞大的共享资源池,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供用户使用。云任务调度策略影响云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调度效率,并且关系到用户和云服务商的利益问题,因此云任务调度是云计算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采用启发式搜索算法对于云任务调度问题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些年,我国的机器人行业也在不断蓬勃发展,机器人已开始代替人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过去,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主要用于完成抓取、搬运、焊接等只需要精确的位置控制便可的简单任务,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只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将机器人应用于运输、打磨,装配等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任务。本文主要针对装配机器人中的轨迹规划和柔顺性力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